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

节日习俗—清明节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诗,把清明时节城外村野上人们扫墓、踏青、春游的气氛,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演变来的。关于寒食节,有个历史典故。在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国君晋文公重耳,年轻受迫害在外流浪。一天重耳在山中迷了路,饿得头昏眼花,眼看就支撑不住了。跟随他的人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就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熟了让重耳吃了,重耳这才活下来。19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三番五次请介子推出来做官,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但几次邀请,介子推都没有去。晋文公重耳又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却背上老母躲到山上去了。为了逼介子推出来,重耳让人三面放火烧山,但介子推仍没出来。派人上山察看,发现介子推靠在一棵大柳树上已被烧死了。晋文公重耳十分伤心,就下令这一天不许生火做饭,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唐代以后,清明节和寒食节逐渐合为一天,寒食节也就叫作清明节了。 古时,清明节人们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的习俗,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现在,禁火寒食的习俗已经没有了,但上坟扫墓的习俗仍然沿习下来。清明节期间,给自己已故的长辈、亲戚上坟扫墓,缅怀他们的勤劳和善良,不忘他(她)们的养育之恩;或者到烈士墓或烈士陵园祭扫,给那些为了祖国解放和人类幸福献身的先烈们,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我们的哀思,激励我们努力向前,是很有意义的。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