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号墓为陵偃师李弘恭陵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位于偃×缑氏乡滹沱西南景山之巅的唐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太子李弘的陵墓,俗称“太子冢”。其北为哀皇后的寝陵,俗称“娘娘冢”。据新旧唐书记载,李弘,字宣慈,生前为太子,上元二年(675年)不幸暴死,诏赠谥为“孝敬皇帝”,时年24岁。葬于缑氏景山,庙号“恭陵”,“制度尽用天子礼”。次年太子妃亡,九年后追谥“哀皇后”陪葬恭陵。

恭陵南依嵩山,北临洛河,东南群山环抱,西北岗峦叠起,山川如画,景色宜人。“太子冢”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这长440米。陵侧有唐高宗亲自撰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一通。陵园东北角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冢,是哀皇后陵墓,底边长宽各40~50米,残高13米。陵墓周围有12个小土丘系当年的门阙和角楼,遗址原有神墙围护,四面神墙的中部各置神门,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南神门宽30米,门阙外10米有立狮一对、石人三对,飞马、华表各一对,其余三神门外分别为一对座狮。

恭陵石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形象生动,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原唐代陵墓石雕之冠。整个陵墓布局极为严整,制度尽用天子之礼,是唐初“号墓为陵”规制的一处完整实例。这种帝、后同茔而不同墓的合葬方法,显然是仿照了西汉帝陵的埋葬制度。1998年,不法分子炸开哀皇后寝陵墓道,从一个壁龛中盗出文物64件。后经公安干警的日夜奋战,被盗文物如数追回。这批文物多为釉陶器和彩绘陶俑,其釉色之美、彩绘之精,是以往发掘唐代文物中所罕见的。尤其是出土的彩绘陶俑,色彩鲜艳如初,衣纹服饰清晰可见。有彩绘骑马击鼓俑,头戴披肩风帽,着右衽长袍,坐于马上,左手牵绳,右手作击鼓状;有彩绘骑马的男装女俑,表现出青春少女头戴男式黑色幞头,发髻垂于脑后,身着翻领大衣,腰束带,足穿黑靴,双手做牵绳状端坐马上;有彩绘骑马幞头男俑,深目高鼻,满脸胡须,着翻领紧身窄袖长衣,腰系带,足蹬黑以尖头靴,双脚踏于马蹬之内,端坐马上,似为胡人骑马的形象;有彩绘骑马女俑,头束高髻,上穿圆开领紧身窄袖短衣,上穿长裙,帔帛搭于肩后;彩绘骑马风帽男俑,头戴披肩风帽,着右衽宽袖长衣袍,双手置于腹前,下着裤,足穿黑靴,踏于马蹬内,端坐马上;彩绘高髻女立俑,头梳高髻,面庞清秀而丰润,内穿方领紧身短襦,酥胸半露,双手拱于胸下,下着蓝色长裙,裙下露出浅蓝色尖头鞋,身段轻盈婀娜,风韵卓绝,洋溢着青春之美和生命活力,是唐代彩绘陶俑中的精品;彩绘双髻女立俑,头梳双髻,面部圆润,细颈削肩,身材修长,眉清目秀,内着红色方领紧袖短襦,胸前饰宝相花,袒胸,搭绿色帔帛,下着短袖曳地长裙,双手拱于胸前;彩绘风帽男立俑,头戴风帽,身着红色窄袖紧身长衣,上饰宝相花,腰系带,内著紧身圆领绿色襦衣,双手拱于胸前;彩绘幞头男立俑,头戴黑色幞头,身着窄袖紧身衣长袍,墨画腰带,上着黑靴,双手拱于胸前;彩绘骑马吹奏俑,头戴黑色小冠,冠顶高扁,上身穿交领窄袖衫,下着袴、靴,骑于马上,作吹奏状。在这批彩绘陶俑中,所塑造出来的男女俑像以及马的造型等各不相同,在人物面部的描写上,一般是墨画人物的眉、眼、须,嘴唇点红,服饰或马俑上的垫毡,饰宝相花纹饰。不同颜色的服装,配以红、黄、黑线绘制的马鞍,是这批骑马俑最突出的特点。女俑形象优美典雅,或站立或骑于马上,彩绘服饰是唐代宫廷及贵族府第侍女的标准打扮,极具时代的气息。表现出唐代由于中外交往的频繁,社会风尚一改唐前宗法与礼俗的束缚,博采众长,呈现出自由开放的姿态。  

绘彩骑马男俑


绘彩骑马男俑


文物图片:唐恭陵外景唐恭陵石雕坐狮  坐狮高2.3米,踞坐于三层方形石坐上。颚下须毛三绺,肘部有飞毛,长尾甩在左腋下。坐狮刻画静中有动,十分传神。绘彩骑马男俑   唐代,河南偃师恭陵哀皇后墓出土。三件陶俑中,一件为骑马吹奏俑,头戴黑色小冠,冠顶高扁,上身穿交领窄袖衫,下着裤、靴,骑于马上,作吹奏状;一件为骑马击鼓俑,,头戴披肩风帽,着右衽长袍,坐于马上,左手牵绳,右手作击鼓状;另一件骑马男俑,为胡人形象,深目高鼻,满脸胡须,着翻领紧身窄袖长衣,腰系带,足蹬黑色尖头靴,双脚踏于马蹬之内,端坐马上。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男女俑像及马的造型各不相同,在人物的面部的描画上,一般是墨画人物的眉、眼、须,嘴唇点红,不同颜色的服装,配以红、黄、黑绘制的不同的马鞍,这批骑马俑最突出的特点。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