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颛顼·帝喾二帝陵新考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在我国古代历史传说的华夏先祖“五帝”中。黄帝及其后代高阳氏颛顼帝和高辛氏帝喾帝,都曾先后在黄河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率领各个部落的人们从事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生产活动,创出了许多造福于人民的重要业绩,从而也得到了当时和后代华夏民族的尊重与敬仰。并且传说颛顼与帝喾二帝死后,均葬于现今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过去也曾一度划归濮阳或滑县)的鲋鰅山之阳。一般称为“颛顼·帝喾二帝陵”。在二帝陵前还建筑有庙宇和立许多历代王朝和群众祭典二陵的碑碣,从而构成了规模巨大和文物古迹丰富的二帝陵园。但由于二帝陵园位于卫河与黄河故道之间的多沙地带,风紧沙移。据说清朝同治年间,经过连续几次大风吹动,黄沙飞扬,落沙成丘,致使颛项和帝喾二帝的陵园全部被厚厚的黄沙掩埋于沙丘之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固定沙丘,保护周围的农田,对二帝陵园区内的沙丘采取了育林封沙措施,遂使二帝陵区现在已成为数万亩森林覆盖的大林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当地群众希望清除二帝陵区的积沙,恢复每年三月十八日所谓颛顼帝诞生之日的祭祖庙会,而且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有些华人侨胞与同胞。也有慕名前来内黄县的颛顼、帝喾二帝陵前进行祭祖活动。为此,内黄县人民政府和当地群众,曾于1992年对二帝陵园区内覆盖的积沙进行了部分清理,并已显露出许多有关二帝陵园的文物古迹。

 现存的所谓颛顼、帝喾二帝陵,位于鲋鰅山南麓。均坐北向南,东西并列。颛顼陵在东,帝喾陵居西。每个陵都有一个南北长约

虽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从黄帝,炎帝至颛顼帝与帝喾帝都是属于古代“传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但是这些人物的身世和功绩,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其他许多古籍中曾有不少记载。并把我国史前时期的务农纺织、作历作乐和万物有序、民安其生等许多丰功伟绩,都归功于这些代表性人物身上。特别是古代长期定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夏、商、周各大部族和居于长江中游一带的楚部族等,还都把这些传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看成是华夏民族的远祖。说明炎、黄二帝和黄帝的后代颛顼与帝喾二帝,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原始社会时代,为华夏民族的联合与统一,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伟大功绩,从而也得到了炎黄子孙的尊重与敬仰。所以我们认为这些“传说时期”的历史人物应是可信的。正如范文澜所说:“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三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处的文化发展阶段,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在中原地区大体相当于仰韶文化发展阶段和当地的龙山文化早期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在传说时颛顼、帝喾二陵区附近的考古调查中,则发现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物,以及传说的所谓“颛顼都帝丘”的“顿丘”遗址。特别是1987年还在距二帝陵区不太远的濮阳市西水坡的仰韶文化时期墓葬中,发现一个男性骨架两侧随葬有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象的重大发现。

依此,我们认为虽然内黄县的颛顼、帝喾二帝陵,都是属于历史传说的人物,但是所谓二帝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确被认为是我们华夏民族功德卓著的远祖。并且还有大量历代祭祖的碑碣等文物保存在二帝陵前。因而颛顼、帝喾二帝陵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