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张衡的诗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文心雕龙》中又说:“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言其《怨》诗的清丽典雅是可以体味出来的。《文心雕龙》是齐朝末年撰成的。它是文学批评书,又是文学方法论,是自西周以来文学的大总结,说明张衡的诗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张衡的诗作中,《四愁诗》是代表作。这首诗写于公元137年(东汉顺帝永和二年),他当年60岁,正在任河间相的位置上。顺帝时国内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官逼民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浪潮此起彼伏;边境上的战争时起,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朝廷昏庸,政治腐败,民怨沸腾,都给张衡的思想上情绪上以沉重的压力。他感到满腔热诚被泼上了冷水,忧国忧民而又无从报国。苦闷、压抑、悲愤、哀叹,忧心忡忡,百感交集,歌而为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的心情中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四愁诗》。张衡采用了民间文学中那种重重叠叠反复咏叹的手法,像朴素无华的山歌一样浓化气氛,加深印象,水乳交融,雅俗共赏,写得清新婉转,真挚感人。《四愁诗》是含蓄的,有一种朦胧的美。张衡是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尽情地抒发虔诚地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怀抱,其内容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成分。诗中写他“所思”的美人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方向依次变为东南西北,但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障碍而不能达到。东南西北四条路都是那样的艰难险阻,真是报国无门了。诗序中说:他是“依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雨分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时君指汉顺帝。这个序清楚地说明了这首诗的旨意。屈原在《离骚》中,以“江蓠”、“辟芷”、“秋兰”、“芰荷”、“芙蓉”等幽花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象征披服着德义,《四愁诗》也和《离骚》的风格一样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四愁诗》虽然有着鲜明的政治性,但它却继承了《楚辞》的比兴手法,把它写成了委婉曲折真切动人的情诗,写得缠绵深沉,真是奇绝妙绝。《四愁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它巧妙地吸收了古典文学和山歌、民歌的特有技巧,格调清新,十分自然。近代作家郑振铎先生在其《文学大纲》中写道:“张衡《四愁诗》之不朽,在于它的格调是独创的,音节是新鲜的,情感是真挚的,杂于冗长浮夸的无情感的诸赋中,自然是不易得见的杰作”。  在形式上,《四愁诗》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是十分曲折漫长的,一方面是从楚调变来,另一方面又受当时民间谣谚的影响。在它之前的《诗经》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都有一些七言句,汉代开始韵文的七言句渐多,但通篇都是七言句且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属张衡的这首诗是最早出现的了。
    再谈谈《同声歌》。这首诗是张衡青年时代的作品。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张衡时年23岁。当时,德高望重的鲍德任南阳太守,张衡接受了鲍德的邀请,出任南阳主簿。这首诗的标题,取自《周易·乾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张衡接受鲍德邀请后感到非常荣幸,心情很高兴时的抒情之作。诗的大意是:与君不期而会而互相爱悦,得以结为夫妻,我既觉得光荣又有些惶惧。要竭尽全力来侍奉夫君,是妾理应该做的。要主管好您的饮食之事,尊奉礼仪做好那祭祀的准备。我愿做一张席子,为您引来清凉;我愿做一张木床,使您安稳休息;我愿做一顶丝罗作的帐子,为您遮蔽风霜。洒扫床帐枕席,燃起那西域出产的鞮芬狄香。……这又是一首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的诗。在诗中张衡以妾自比,以君比鲍德,字里行间尽情地抒发了那种崇敬、真挚、爱慕之情,喜悦、庆幸、深沉而悠远,至死也难以忘记。诗中表达了他愿意帮助鲍德处理好郡中政务的决心和设想,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这首诗文辞清丽,感情纯朴,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成熟的五言诗。早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已开始出现,如在《诗经》中已有全篇或半篇的五言形式,东汉班固的《咏史诗》采用了五言诗体,但在艺术上都比较直拙幼稚。张衡的这首《同声歌》,全文用比兴手法,“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张溥《衡集》的题辞中评其“〈同声〉丽而不淫。”《诗谱》称赞它“寄兴高远,遣词自妙”。因其艺术上独有的特色,故各家皆评价甚高,只是《同声歌》作的较早,此时张衡尚未流露出《四愁诗》中那种怅罔无奈的心绪。如同新妇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憧憬一样,此时的张衡对前途正充满信心。《同声歌》对后世诗界也颇有影响,它将五言诗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再谈谈《怨篇》。此篇亦题为《怨诗》,全文是:
    猗猗秋兰,植被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之远,我劳云何!
    同心离居,绝我中肠。我闻其声,载坐载起。
    译为现代汉语是:茂盛葱笼的秋兰,生长在高高的山巅上。淡黄色的花儿,发出阵阵的幽香。尽管生长在幽深的山里,却依然这样美艳动人。离你这样遥远,我是多么的忧伤啊。同样的心境,相互分离,真使我忧断了肠。我听到你的消息,激动地坐卧不宁。明指兰草,暗喻指人,譬如贤者之不逢时,盼望着品德高尚的朋友从远方到来。……
    《怨篇》语言清丽,琅琅上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赞其“清典可味”,是十分恰切的。这是对这首四言诗的最早评价,言其古雅清新,蕴意深长,也是诗作中的佳品。
    《歌》只保存了四句,全诗已不可考。但这四句十分优美活泼,表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不妨一录:浩浩阳春发,杨柳何依依。百鸟自南归,翱翔萃我枝。一幅多么美妙的阳春图景,使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