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龙的传人”的老祖宗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在全世界华人中广泛传唱的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对中华文化的一往深情。
龙,是我们大中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别于其他的显明标志,是我大中华的民族人文精神的艺术象征。所以,古往今来,中华儿女总是自豪地以“龙的传人”相称。
饮水思源,寻根问祖,势必要追思到有踪可寻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相继创造我国上古文明的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传说历史人物,伏羲和炎黄都可以称为我国“人文始祖”,但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无疑是最古老的祖先。我们不仅从传说他织网罟、养牲畜、画八卦、造甲历、制嫁娶、正姓氏、定人伦、创礼仪、做琴瑟等“开物成务”、“肇启文明”的远古文明贡献(这在原始社会来说,是破天荒、划时代的贡献),足以评价他的人文始祖地位,单就他同龙的最古老、也最密切的渊缘关系来讲,他也是当之无愧的“龙的传人”的老祖宗。
一、从史料记载来讲,太昊伏羲氏是我们己知上古社会唯一号称“龙师”并以“龙名”称谓司职及其支系的部落组织的首领。《左传·昭公十七年》曾引郯子语,称“太皞(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后来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及唐代司马贞的《史记·补三皇本纪》等史藉文献,均有“龙师而龙名”的记载。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则对“龙师而龙名”的记载更为详尽:太昊“号曰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造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畴;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本,疏导泉源。又命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太昊伏羲氏之后的其他部落首领,文献史料再无“龙师而龙名”的重复记录。如讲炎帝神农氏“以火纪官”,黄帝轩辕氏“以龙纪官”,少昊金天氏“以鸟纪官”等(《左传·昭公十七年》)。流传久远的梁朝周兴嗣的《千字文》,简明扼要地表述上古领袖为“龙师火帝,鸟官人黄”。尽管记述的上古社会历史并没有原始文字作为依据,但终归是距今久远的古人,根据当时的传闻记述下来的上古珍闻,虽非信史,但对我们今天研究史前文明却是不可或缺的。
二、从部落图腾讲,太昊伏羲氏的部落是最早以龙为圈腾的。《补三皇本纪》、《帝系谱》、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及诸多传说,多谓伏羲“蛇身人首”、“人头蛇身”、“伏羲鳞身”等,其实都是对太昊伏羲氏族最早的图腾形象的描述。古代世界各地以蛇为图腾的民族很多。但这里说的太昊伏羲氏的图腾,是类似蛇而又不同于蛇的名为“龙”的动物,如人首、鳞身,蛇并不具有。上古社会,没有分类学,命名和描述都不可能那么准确,何况在长期传说过程中还会走样许多。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战国时的人首长躯肖形铜章,恐怕就是根据传说的原始龙图腾的造型制做的。从第一代伏羲氏出生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出土的鲵鱼(即娃娃鱼)纹陶瓶来看,鲵鱼似乎更接近伏羲氏部落的原始龙图腾形象。太昊伏羲氏部落在我国原始社会有着长达一两千年的时段,其龙图腾的形象也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不断演变,由简单而复杂,由单元而多元。现代考古发现证实,5000年以前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龙纹、龙形的文物,如陕西宝鸡北首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陶器水鸟啄鱼龙纹蒜头壶、河南濮阳仰韶文化后岗类型遗址出土的蚌塑鳄龙、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马头龙和辽宁凌原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龙泥塑等等,都反映出以类似蛇身的长躯动物的形态为主干,融合其他动物部分特征,自成一体的龙的造型。这正与太昊伏羲氏部落及其部落联盟壮大、迁移,融合与兼并了神州大地上许多部落,最终形成强大伏羲族团的传说历史相印证,证明太昊伏羲氏部落总部和各分支部落都有龙图腾,其形象大同小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图腾形象的龙,与后来作为自然神崇拜的龙,殷商时代的夔龙,周秦西汉时代的飞龙,以及宋代已规范化了的“九似三停”的黄龙形象,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同日而语。它只不过是我国龙形的原始阶段而已。
上古知名的部落领袖人物如炎帝、黄帝、颛顼等,都有过祟龙的传说(这正好说明他们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但作为部落标志和象征龙图腾,只有太昊伏羲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才有。我们前面说过的“龙师而龙名”,也是伏羲以龙为图腾的明证。有人说黄帝是龙图腾的首创者,并说黄帝的龙图腾是他父母有熊氏和有娇氏(按:黄帝母为附宝而非有娇氏女)的熊、蛇图腾的合并物,恐怕是没有力证的推断。
三、从神话传说讲,只有太昊伏羲氏从出生感应到成就大业,都与龙瑞有关。《帝王世纪》、《补三皇本纪》以及《太平御览》、《河图稽命徵》、《元和郡县志》等许多古籍,引神话传说,都认为伏羲诞生是他母亲华胥氏“履大人迹于霄泽”而生,西晋王嘉的《拾遗记》更说“有青虹绕神母”而有孕。其实说的都是龙的感生神话。雷泽,也就是雷公所在地,《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虹,《说文》释文为“虹,状似虫,从虫、工声”,古有龙起源于云霓之说。这些神话,都说伏羲是龙之嫡子。
神话传说伏羲最大的贡献是“—画开天”。西汉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他画八卦“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是说伏羲使人从矇昧状态进入有文化的上古文明。对于伏羲首创八卦,诸多神话均说他在仰观俯察天地万物中,创造灵感得自龙马负图。《通鉴外纪》说:太昊史“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孔安国在《龙马记》中说:“龙马者,天地之精气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踏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当于孟河之中焉。”新整理出版的神农架一带千古传唱的汉族史诗《黑暗传》的唱词中有:“伏羲乃是仁德君,礼仪人伦从他兴。孟河一日祥云起,一匹龙马来出世,生得满身有甲鳞,高有八尺五寸零,背上又有河图现,天降祥瑞吉兆临。”
在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中,因龙天感生者多有,但从感生到成就都有龙瑞的,唯有伏羲。我们不能把这些龙瑞神话当作虚妄之谈,而应视为远古人们表达自己愿望和幻想的一种口头艺术创作,今天的人们应该把它当作史前社会的一种“活化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我们从太昊伏羲氏的龙瑞神话中,体味到远古人们对伏羲这位“龙师”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四、从《周易)开篇讲,通篇以龙喻道,流露出后人对首创先天八卦的“龙师”太昊伏羲氏的祟拜。
《周易》六十卦,首卦就是演示天体人道变化规律这一个大哲理的乾卦。对乾卦六爻的解释及最后的总结,通篇都以龙的不同际遇来晓喻兴衰存亡的变化规律和国君贤哲驾驭自然规律的成功之道。从“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到谨言慎行、“或跃于渊”、待机而发,再到“龙飞在天”、大展鸿图,最后达到极端、“亢龙有悔”,完整地表达出如何兴利除弊、争取成功的深刻哲理。最后总结“见群龙无首,吉”,是说成功之人要牢记物极必反的道理,不要欺行霸市,好自为之,才能大吉大利。为什么《周易》的作者(据传为周文王),一开篇就以龙喻道呢?一方面,龙是受古人崇拜的神灵之物,它应对世间的各种变化,反应能力很强,它在不同际遇的处事办法具有成功的示范性;另—方面,龙是上古共事的自然保护神和吉祥物,它的所作所为料会给人们带来福祉和吉祥。以龙喻道,会增强人们的亲合力和信赖感。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传说太昊伏羲氏是先天八卦的创始人,他又是最早以龙为图腾的部落领袖,《周易》开篇以龙喻道,也不免流露出后人对他能够“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系辞下》)的崇拜心理。在这里,智谋双全的龙,仿佛也成了太昊伏羲氏的代言人。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