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蔡姓渊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蔡姓来源有二:

一、是出自姑姓,为黄帝支裔。

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子中,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其中有姑姓。又据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姑氏封于燕,姑氏又分为蔡、光、鲁等姓氏。古时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

公元前ll世纪,周武王商发起攻击,周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商的京城朝歌。商王纣一看大势不好,于是把正在劳作的奴隶释放了出来,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上前线打仗。哪知这些奴隶平时受尽了商纣王的欺负,不愿为商纣王卖命,他们一到前线,就与周的军队联合了起来,一起攻进商的都城。商纣王见大势已去,自焚而亡。商朝灭亡了。

统一全国之后的周朝,所面临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群不安分的土著居民,尤其是商朝的遗老遗少对年轻的周王朝更是耿耿于怀。商纣王虽然被烈火烧死了,但他的儿子武庚却还活着,而且拥有大量的军队。如果发兵消灭武庚,势必又重燃战火,导致国家和人民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武王对武庚采取了安抚的手段,封武庚于商朝的旧都——殷。

为了防止武庚搞叛乱,武王封他的弟弟叔度(周文王第五子)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叔度封蔡后被称为蔡叔度,与他的哥哥管叔鲜、弟弟霍叔处有一项共同使命,就是监视武庚,一旦发现武庚有叛乱之心,就向武王汇报。历史上称这三人为“三监”。

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称为成王,但成王当时年龄还小,无法处理政务,由他的叔叔 (即武王的弟弟)周公代理朝政。这引起了管叔、蔡叔的不满,他们认为无论按资历,还是排辈分,都轮不到周公,为了发泄他们的不满,他们就四处散布流言,说周公打算窃取王位;然后他们就改弦更张,不但不再监视武庚,反而与武庚串通起来发动叛乱。周公无奈,被迫率军进行讨伐,经过三年苦战,最终把叛乱镇压下去。武庚、管叔被杀,蔡叔也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不久,蔡叔就死在他乡。

蔡叔的儿子胡,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一直深恶痛绝,他遵守祖父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派他到鲁国 (周公自己的封国)辅佐自己的儿子伯禽。在胡的帮助下,鲁国果然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周公奏请成王,重新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胡被后人称之为蔡仲。

蔡国国小,又处在大国的包围之中, 因此要处处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惹得大国不高兴,招致灭顶之灾。蔡穆侯时,穆侯曾把他的妹妹嫁与当时的霸主齐桓公为夫人。一次,桓公与夫人在湖中划船嬉戏,夫人要划船,桓公不让她划,二人为此争执起来。最后桓公一怒之下,把夫人赶回了娘家。穆侯见妹妹被赶了回来,怕她孤单,又把她嫁给了别人。桓公听说自己的夫人嫁给了别人,非常生气,遂即率军征伐蔡国。结果蔡侯成了桓公的俘虏。无奈,蔡侯只得哀求其他诸侯向桓公说情,才被放了出来。

蔡景侯时,他的儿子般杀了他,自立为侯,史称蔡灵侯。蔡氏父子相残,蔡国的内乱给南方的近邻楚国以可乘之机,多年来楚国一直想占有蔡国,于是,当时的楚王——灵王率兵灭掉了蔡国,杀掉了蔡灵侯。然后楚王封他的儿子去疾于蔡,称为蔡公。

三年以后,去疾杀掉了他的父亲灵王,自立为平王。派人四处寻找蔡侯的后人。最后找到了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他为蔡侯,称为蔡平侯。但对于蔡国的旧地,楚国自然不愿吐出来,无奈平侯只得举国×,迁移到了新蔡 (今属河南省)。

蔡国国小,为了生存,不得不每年到各个强国去朝聘。蔡昭侯时,蔡侯到楚国朝聘,楚相子常看上了昭侯穿的裘大衣,就派人索要,昭侯不给。子常很生气,就向楚王进谗言,说昭侯的坏话。昭侯因此被软禁了起来,直到第三年,昭侯把裘大衣献给了子常,才得以回国。回到蔡国之后的昭侯愤愤不平,发誓要报仇。于是他联合了吴国,举打败了楚国,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但不久,楚国又恢复了元气。楚王率兵攻打蔡国,蔡向吴告急,吴派人传话说,蔡太远,爱莫能助;如果蔡迁到离吴比较近的地方,吴才有能力帮助蔡。于是,昭侯被迫举国南迁,迁到了来州(今安徽凤台),史称为下蔡。但仍难逃亡国的厄运。公元前447年,蔡国最终还是被楚国灭掉了。 蔡国从叔度开始到灭亡,共经历了26世。随着时代的变迁,蔡叔度及蔡仲的子孙们逐渐以国的名称作为他们的姓氏,即蔡氏。

蔡姓迁徙史

蔡氏得姓之初,蔡氏族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河南上蔡一带,随着蔡国的×,部分族人迁到了安徽一带。先秦时期,蔡氏主要在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者。战国时,燕国(都蓟,在现在的北京市)人蔡泽曾游说了大小许多诸侯,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一次,他找当时有名的相术家唐单相面,唐举仔细看过他的相貌之后笑着说:“看先生长得蝎鼻,宽肩膀,大眉毛,有圣人之相。而圣人是从不相面的。”蔡泽知道唐举跟他开玩笑,于是对唐举说:“我知道我今后一定能够富贵,只是不知道我能够活多大岁数,愿听先生的高论。”唐举说:“先生的年龄,从今往后还能活43岁。”蔡泽大笑而去。

在返回的路上,蔡泽对他的车夫说:“我骑着高头大马,可以任意驰骋;怀揣着官印,可以陪王伴驾;吃穿不愁,富贵无比, 43年已经足够了。”他自以为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开始周游列国,向诸侯宣扬他的治国之策。他先到赵国,后又到韩国、魏国,没想到处处受到冷遇。

正在这时,秦国的宰相范睢因危机四伏相位难保。蔡泽认为机会终于来到了,于是他又到了秦国,要求见范睢。范睢见蔡泽是无名之辈,瞧不起他,让他坐在下位。蔡泽对此毫不在意,落座之后,他对范睢说:“我听说,人的生命都有一定的定数,达到壮年之后必然走向衰老。人的富贵也是这样,人不能一辈子居于荣华富贵,富贵至极,必然要走向衰落。人生最可贵的,就在于激流勇退,这样既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又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其次是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却是名声受辱,身家性命也丢掉了。您现在正处于名身俱损的危险之中。”范睢听后,赶紧站起请蔡泽坐在上座,并对蔡泽说:“先生说得对。我听说,贪得无厌,就会失去所得到的;永不知足,就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谢谢先生的教诲。”

过了几天,范睢就向秦王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并向秦王推荐了蔡泽。不久,蔡泽即成了泰国的宰相。他向秦王献计攻灭了西周。后辞去相位,被秦王封为刚成君,在秦国居住了十几年。

蔡氏后裔自散居于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包以后,世代不断迁徙繁衍。

汉唐之际,蔡姓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的主要地区。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地蔡氏家族世代累官显藉,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即济阳郡望。

蔡姓南迁早于汉代,大举南迁始子魏晋南北朝之时,再一次的大举南迁为唐时的黄巢起义期间。其南迁多出自河南蔡氏。

蔡姓入闽者,始子唐初,有从开基漳州圣王陈元光入闽,居漳、浦两地。

唐末又有蔡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开基漳州、同安、兴化等地,其后再传至广东的梅州、广州等地。

宋朝是蔡姓在我国南方繁衍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据(德清蔡氏通谱)所载,入杭始祖蔡源,其三个儿子维孟、继孟、承孟,分别居于洞庭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乌程(今浙江吴兴一带)、漓德(今浙江清德县)。其后代或迁安徽凤阳、毫州,或迁福建、广东等地。明清以后,蔡姓便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台湾的蔡氏

台湾的蔡姓开基者,是明末万历年间郑成功的一位蔡姓部属。他于万历十九年 (1591年),东渡到达台湾,居住在云林县南镇的埤头乡,开垦荒野,成为台湾落基的蔡姓第一人。

三年之后,又有郑成功的一位蔡姓部属,到台湾屏东县的西势乡定居。过了七年,又有一位渔夫迁到台湾,这就是后来迁居旗后并兴建妈祖宫的蔡月。这之后,蔡姓移居台湾的人数越来越多。到了清代,又有大批的蔡姓人先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到台湾。康熙年间就有南安人蔡为谢、蔡挺、蔡构等人入垦于大槺榔西堡乡;有晋江人蔡姓开垦的鸢松堡等。雍正年间,有福建蔡妈西入台。乾隆年间,又有漳州蔡王昆、蔡五常迁入台湾。

蔡姓在台湾繁衍生息,几乎遍及台湾全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蔡姓子孙随处可见。就人数而论,它是台湾的第八大姓。就分布来说,蔡姓多集中在台南和嘉义两地,约占全岛蔡姓人数的一半以近代人才济济。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