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史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史姓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80。 史姓有多个源头,最早的源头应追溯至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因为远古时人们用绳子打结记事,仓颉观察着世间万物,终于用象形的方法创造了文字,使人们便于用文字纪录历史。仓颉善观察,传说他生四眼。相传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路史》中记载:“仓颉后有史氏”。
    西周初年的太史尹佚(或逸)是史姓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尹佚也被称为册逸、史佚,他为人严正,后世称赞他为史官的楷摸,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大戴礼•保傅》记载:“博闻强记,接给而扇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 由于他终身在周任太史,他的后裔中便有人以官名为氏,这是史姓的又一个源头。西周末年,史姓家族出了一位哲学家史伯,他在周朝任太史,提出了“和实万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和”是指事物多样姓的统一,是百物构成的法则:“同”是指无差别性的单一事物,如不与另一事物相“和”,就不能产生出新的事物来。春秋时,史姓家族又出了一位史称“直躬如矢”的名臣史鱼酋 ,他是卫国(今河南淇县境内)大夫,字子鱼,又称史鱼,卫灵公在位时,重用小人,史鱼酋 多次进谏未被接纳,史鱼酋  临死前对儿子说:“我活的时候没能让国君走正道,死了不能按礼来安排,你就把我放在窗户下吧)。” 卫灵公前往吊唁时感到很奇怪,史鱼酋 的儿子就把史鱼酋 的话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很感动,之后开始重用贤臣,孔子对此感叹不已,说史鱼酋 在政治清明时象箭一样直,政治黑暗时同样像箭一样直。由于史姓自诞生到春秋时名人辈出,为史姓后来的繁荣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西晋时,史姓出了著名画家史道硕,不仅他工于绘画,他的4个弟弟也因善画而成名,一时传为美谈。
    唐朝开元年间,突厥可汗进入中原的后裔以史为姓,《姓篡》中记载河南的史姓原来姓阿史那。突厥科罗次汗的儿子生苏尼失,被隋朝封为康国公,开元年间改为史姓。
    唐朝时,史国人来到中国居住,以史为姓。据《新唐书》记载,隋唐时,在现在的中亚阿姆、锡尔河流域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姓政权,九姓自康以下的八姓都是康姓的支庶,康开始时在祁连山北的昭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境内),九姓均以昭武为氏,史称昭武九姓。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境内产良马,居民勇猛善战。九姓中的史国也叫佉沙,在今独联体乌兹别克撒马尔罕的南方。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昭武九姓自愿归附唐朝,史国中的一些人就以史为姓。
    由于各族的加入,唐、五代时,史姓大家庭发展迅速,现在的湖南、浙江、山西等省已有史姓;到了宋代,史姓播迁的范围更广,除了现在的江西、河北、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之外,史姓已遍布江南,而且名家辈出,康定初年,延州永平遭到袭击,寨主监押想带兵躲入深山,指挥使史吉率所部挡在城门前说这样做虽然保存了军队,但城中百姓不免受到屠戮。寨主监押只好引兵而还,不久,永平遭到围困,史吉率部坚守数日,敌兵退去。事后,昏聩的宋政权竟然升了寨主监押的官,对史吉则毫无封赏,史吉对此一笑置之,说:“幸好没有丧失城寨,论不论功有什么用呢?”史吉后来做官做到团练史,官职虽不高,但他在坚守永平前后所表现出的智、永、信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却广为流传。宋词是宋朝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史姓家族也为宋词的发展做除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汴梁人(今河南开封)史达祖便是南宋时的著名词人,他字邦卿,号梅溪,其词描写细腻工巧,以咏物词著名,著有《梅溪词》。
    明代以后,史姓更是遍布全国。清代以后,史姓开始迁居海外,侨居到新加坡等国家。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