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文庙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郑州东大街东段路北的一个院落里,有一座引入注目、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式建筑,这就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文庙的大成殿。
据古代文献《孔记》、《孟子》等书记载,早在周王朝时,中国已经开始出现学校,天子办的学校称“辟雍’”(biyong),诸侯王办的学校称“泮宫”(pangong),地方办的学校称“庠序”(xiangxu)。东汉时,明帝刘庄是个喜爱读书的人,他经常到辟雍巡视,还亲自登台讲解经书,解惑答疑。后来,为推崇孔子的儒学,他下令各地学校必须建庙宇来祭祀孔子,形成了庙学合一,时称“孔庙”。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又称为“文宣王庙”。相对于“武庙”(祭祀关羽、岳飞的庙),明朝以后,孔庙统称为“文庙”。
郑州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据明朝编写的《郑州志》记载,郑州文庙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元代初期的郑州文庙占地37亩,由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前院有棂(ling)星门、泮池、戟门。中心院内有大成殿,东西廊房。后院有明伦堂、敬亭、尊敬阁。另外还有土地祠、启圣祠、乡贤祠、金声玉振坊、居仁门、由仁门、祭器库、乐器库、神厨、育德仓、义仓、射圃厅、宰杀厅、进德斋、修业斋、存诚斋等。后来一场大火,使文庙建筑遭到巨大破坏。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官署按照原来的样式重建,明、清两代亦多次重修,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文庙再遭大火,建筑毁废殆(dai)尽。以后虽又修复,规模已远不如前,现在仅存有大成殿和戟门两座古建筑及几间小厢房。
大成殿坐北朝南,殿宇雄伟高大、庄严肃穆。它的建筑形式为古代“歇山式”建筑,其殿顶构造复杂,工艺精湛,堪称一绝。大殿最高处称“脊”,脊的两端各有2米高的龙头形构件,称为“吻”,其意龙司降雨,是防火的标志。脊的正中央高耸着一个双层楼阁建筑构件,上塑麒麟、大象等祥瑞饰物。脊面上塑有“二龙戏珠”、“蜘蛛盘丝”、“凤凰牡丹”等吉祥图案,造型优美,生动传神。大殿顶面覆盖绿色琉璃瓦,与脊饰光彩交映。大殿的东、西侧面是“两山”,两山的“博风”(古建构件名称)上,有玉皇大帝、如来说法、八仙过海、戏曲人物等图案,构图精美、制作细致。殿檐下是令人眼花缭乱“五踩重昂斗拱”(古建构件名称),木工结构复杂,彩绘繁缛,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殿宇内梁架椽檩(chuanlin)上的木雕、彩绘更是构思精妙,青山野鹿、天马行空、凤鸟栖林、蛟龙升腾、牧童斗牛、剑客起舞等图案,将殿堂内装点得华美富丽,让人叹为观止。
郑州文庙和其他历史文化遗迹一样,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对研究历史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