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寻梦中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郑州官渡之战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东汉末年,地方官吏纷纷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形成不少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地盘,各军事集团长期互相混战。曹操和袁绍是当时北方两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公元196年,曹操劫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
官渡距离许昌(汉献帝都城)不到100公里,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果果官渡失守,许昌就失去了屏障。因此,曹操竭尽全力固守官渡阵地,使袁绍一时不能得手,战争进入了相持状态。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土,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经过官渡之战,袁绍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曹操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官渡之战的发生地,就在今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的官渡桥村一带,该村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内原有关帝庙。据《中牟县志》记载,这里过去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叫“官渡台”或“曹公台”,乃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分兵相拒之处。官渡桥村附近有“水溃村”(乃曹操引水淹袁绍军处)、“草场村”(因曹操当年在此存放军粮而得名)。据官渡20公里的霍庄有“袁绍岗”,传说是袁绍屯兵之处。如今,在当年官渡之战的发生地一郑州中牟,建成了官渡古战场游览区,供人们凭吊游览。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