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寻梦中原—把皇袍穿在里面的曹操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曹操”这两个字,绝对能一下子吸引人们的眼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字所指已不仅仅是曹操本人,还成为“枭雄”或者说“奸诈”的代名词了。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蕴含着智慧和清醒。他在“挟天子已令诸侯”,随时可以当皇帝的情况下,仍以汉臣自居,最后让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而他却没落篡夺汉位的骂名。
他,是一个故意把黄袍穿在里面的人。
一
曹操出生于富家,其父曹嵩,年俸颇丰,所以曹操从小就有条件读书,但他不爱死读书,倒是爱学权术。《三国志》里说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他有个堂叔,看不惯他的作为,多次向曹嵩告状。曹操对此怀恨在心,决定捉弄一下堂叔。
一次,他看到堂叔要走过来了,便装作口歪眼斜的样子躺在地上。堂叔忙问:“你怎么了?”曹操说他中风了。堂叔大惊,赶紧报告曹嵩。曹嵩急忙赶来,却见曹操悠然自得,啥事没有!曹嵩就很奇怪,问他:你堂叔说你中风了,怎么不像啊?曹操说:这个坏堂叔!整天看不惯我,盼着我有病,咒我早死!
曹操这一招有点损,但小孩子能想出这种办法,也说明曹操从小就爱动脑筋。后世的人们看曹操写的诗歌,都有点困惑:曹操一生戎马倥偬,怎能写出如此好诗?你看,单是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句,起笔突兀,直奔人生要义!想必那些只会苦吟的秀才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6个字,亦足见其气魄!
试想,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哪有多少时间搞文学创作,他的灿然文采,天赋的成分多!由于曹操的诗文好,后来受到名人的推荐,因此他20岁便举了孝廉,从此开始步入“政界”积累政绩了。 -
二-
曹操的第一个政绩,是在洛阳取得的。
话说东汉末年,朝廷昏暗,奸臣当道,好端端的京城洛阳,也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举孝廉进京为官。皇帝看他文武双全,就派他担任洛阳北部尉,掌管京都北城治安。这是个苦差事,因为洛阳北城住的都是皇亲国戚、达官豪强,不好管理,历任北部尉,都不敢去捅这个马蜂窝。
曹操有心计,上任头一天,他就找匠人做了十根粗细适中的棒子,点染五色,号称“五色棒”,十个兵丁各持一根,分列衙门两侧。
过路的百姓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曹操就贴出告示:为整顿北城秩序,严防歹徒扰民,今日起宵禁!违者,五色棒伺候!百姓看了都笑起来:这种告示,见得多了,当官的谁怕呀?顶个屁用!
曹操也不吭声,只管带兵巡夜。
这天夜里,天上乌云遮月,洛阳城很寂静,忽听一人喊“救命”,曹操连忙带兵应声寻来,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一个老头,正拈须微笑呢。再看,几个大汉拽着一个年轻女人,似在抢人。曹操不觉大怒,拔剑怒喝:“住手!”老头冷笑道:“你知道我是谁吗?”曹操说:“我巡夜查禁,管你是谁!给我拿下!”
哪知曹操一声令下,手下兵丁竟无一人动手。班头过来悄悄地说:“此人乃当朝蹇硕大人的亲叔叔蹇叔,拿不得。”曹操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拿下!”兵丁们见曹操与以往的北部尉不同,敢于碰硬,便齐吼一声,上前就把这群恶棍捆住了。百姓见曹操动真格的了,家家开门,人人助威。
话说曹操捉了蹇叔,连夜升堂取证,百姓也纷纷指控。曹操重责蹇叔,把他拉到大街上,扒掉裤子,用五色棒狠狠地打了五十下。蹇叔疼得大叫,百姓拍手叫好!
从那以后,北城豪强一听曹操二字,脊梁骨就发紧,一见五色大棒,浑身起鸡皮疙瘩,再也不敢祸害老百姓了。 -
三-
曹操棒打权贵,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称赞他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但权贵们对他又恨又怕,想办法把他调出了洛阳,到下面任县令。
那时是真正的乱世。不久,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派他到颍川(在今河南省禹县)一带镇压起义军。他打败一支黄巾军,被提升为济南相。过了几年,他重回洛阳,准备有所作为。
董卓到洛阳后,开始笼络人心,收买官员。他听说曹操有点名气,任命其为骁骑校尉。但曹操反感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愿为其卖命,冒险逃出洛阳,到陈留去找他爹曹嵩。-
曹嵩有点财产,资助曹操招兵买马,当地的财主们也拿出钱粮帮曹操。不久,曹操的堂弟曹洪带一千人来投曹操,慢慢地聚集了五千人马,算是有了起兵的条件。
自黄巾起义后,各州各郡为了“剿匪”,都拥有自己的人马。许多州郡的刺史、太守,本来就有割据野心,现在趁洛阳大乱,借口讨伐董卓,纷纷起兵,其中声势最大的,要数袁绍。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省延津西南)结集,组成一支联军,大家推举袁绍做盟主。
各地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董卓害怕了。他往西逃窜时,把汉献帝和上百万人口迁到长安,临走还放了一把火,使皇宫和洛阳周围二百里以内的民居皆成废墟。所以,至今洛阳人提起董卓,还骂声连连。-
可是,讨伐董卓的联军,却各揣心思,按兵不动。曹操是热血青年,他等不及了,大声呼吁:“大家起兵,为的是讨伐董卓。现在董卓劫走天子,烧毁洛阳,人神共恨之。消灭逆贼,正在此时,为啥犹豫不前呢?”
他说得慷慨激昂,大家听得无动于衷,就连盟主袁绍也不热心,大家推诿扯皮,没人响应。
曹操一看,心里很生气,这些人只想保存实力,怎么能成大事?他立马带着五千人马奔赴前线,结果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遭遇。徐荣兵多,曹操兵少,曹操被击败了。曹操撤退时,肩部中了一箭,跌下马来,后经曹洪搭救,才脱了险。
损兵折将,曹操又回到酸枣。看到同盟军仍然按兵不动,根本没想讨伐董卓,曹操就跑到袁绍他们摆酒宴的地方,说:“你们以起义为名,却在这里犹豫观望,让天下百姓失望。我真替你们害臊!”
曹操觉得跟这些人在一起,根本成不了大事,决定另起炉灶,重整旗鼓,图谋发展。
四-
此后,曹操基本以“单干”为主,通过打打杀杀,力量不断壮大,在消灭了几股割据势力后,他有了实力,可以与袁绍斗一斗了。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军、曹军在官渡(今中牟县城东北五里)形成对峙之势。袁军十万人马集结于黄河北岸,准备渡河南下,直捣许都(今许昌)。双方相持了三个多月后,曹操由于兵少粮缺,渐渐不支,僵持下去,十分不利。
面对此情,曹操一度打算退守许昌,后来谋士帮他分析了战争走向,鼓励他坚持下去。曹操于是命令部队固守,密切注视袁军动静,寻找战机进行决战。
一天,探子来报:几千辆袁军粮车正行进在途中。曹操闻报,派人前往劫粮,烧掉了袁军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当年10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万余车军粮,屯积在远离大营的乌巢(在今河南延津县境内),并特派大将淳于琼带一万人驻守。
袁绍的谋士许攸很有眼光,他认为曹军主力集中在官渡,后方空虚,应派轻骑深入敌后,袭击许都。袁绍却傲慢地说:“不必,我定在这里擒住曹操!”
许攸料到袁绍必败,决定弃袁降曹,投靠明主。
曹操有个优点:重视人才,来者不拒。他听说许攸来降,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出来迎接,还高兴地拍手道:“你来了,我的大事就能成了!”许攸坐下来,问:“目前还有多少军粮?”曹操说:“可以支持一年。”许攸知道是假话,就说:“没有这么多吧?”曹操又说:“可支持半年。”许攸直截了当地说:“您不想打败袁绍吗?为啥不说实话呢?”曹操一看许攸料事如神,只好实话实说:“其实军粮只够维持一个月了,军心已经不稳,你看怎么办?”许攸说:“如果您率轻骑偷袭,烧掉袁绍在乌巢的粮草辎重,不出三天,袁军不战自溃。”
曹操的另一个优点是采纳意见时果断坚决。他依计而行,当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打着袁军旗号,衔枚而行,摸进乌巢,一把火把袁军的粮草烧尽。
可怜袁绍大军,虽数量几倍于曹军,却因粮草全无,军心动摇,加上主帅无能,将士沮丧,结果一触即溃,曹军乘势出击,袁军主力被歼。
袁绍经历此次惨败,实力耗尽,他积忧成疾,很快发病死去了。公元207年,曹操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力量,统一了中国北方。此后,他集中精力对付刘备、孙权,尽管后来在赤壁遭惨败,但他广揽人才,赢得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大多数情况下仍居于上风。
曹操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头脑清醒,有自我警觉的能力。后来东吴斩杀关羽,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并鼓动曹操代汉,曹操说:“是儿欲踞孤于火上邪!”意思是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呀!当时能够阻止曹操称帝的,只有一人,就是他自己,可曹操偏偏清醒得很,宁愿当他的汉丞相。他知道自己一旦称帝,必像当初讨伐董卓一样,天下人都要来收拾他!
他要等时机成熟,曹家这一代人做不了皇帝,下一代做!于是他努力为曹丕铺平道路。对外,他要扫平强敌;对内,他要清理障碍。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正月庚子日,曹操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依靠的还是他老子手下的一帮干将,连张辽、徐晃、庞德等降将,也都甘心为曹家服务,可见曹操虽没有当皇帝,但其威仪已经显露出来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