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平黄巾动摇帝国洛阳历史故事31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东汉后期,统治阶级腐朽没落,宫内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朝廷贪官横行,搜刮无度,弄得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后汉书》载“河内(武陟县)人妇食夫,河南(洛阳)人夫食妇”,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以×形式动员和组织人民起义的太平道,成为东汉农民起义的核心和领导力量。

太平道教主张角,巨鹿(今河北省平乡)人,自称“大贤良师”,他以传道治病为掩护,吸收了很多弟子,并派遣他们去各地传教联络,十几年间发展教众30多万人,活动地区扩大至青、徐、冀、豫、杨、荆等八州的广大地区,为便于指挥,张角把徒众分为36方,每方平均1万人,由渠帅领导,大小方众,统一归张角指挥。起义军一律用黄巾裹头,故称“黄巾军”。

张角精心部署和酝酿,决定在公元184年甲子年的3月5日发动全国性的起义,他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起义口号,派人在京师洛阳和州郡官府门上暗刻上“甲子”二字,作为进攻标志,并亲自潜入洛阳考察情况,指派大元帅马元义负责洛阳起义的领导和准备工作,集中荆、杨二州的徒众策应洛阳马元义起事,并在朝廷中安排了中长侍封胥、徐奉为内应。

不想预定起事前一月左右,张角门下叛徒唐周向朝廷告密,马元义在洛阳被捕车裂于市,1000多名参预起事的群众惨招杀害,东汉政府发兵连夜缉捕在冀州调度的张角。

张角得知消息后,马上派人驰告四方,黄巾军星夜举兵,提前起义。张角、张梁、张宝分别称天公、地公、人公将军,三人是起义军的最高统帅,36方数十万起义军潮覆州郡,浪击官府,锋芒所向,直指京师洛阳。

汉灵帝惊惶万分,立即布置防范,首先派国舅何进为大将军,出屯都亭,在洛阳周围设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轩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驻兵扼守。

黄巾起义很快波及黄河南北和淮河流域,主力集中在冀州、颍川、南阳三个地区,分别由张角兄弟、波才、张曼成领导,对洛阳形成三面进攻之势。

灵帝接受了北方太守皇甫嵩的建议,赦党禁,放囚犯,动员整个地主阶级的力量对付起义军,他任命皇甫嵩、朱俊为左右中郎将,率主力镇压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军,诏令卢植、董卓等率兵镇压冀州的起义军。

是年三月,张曼成部克南阳,杀死太守褚贡。四月,波才部大败朱俊官军,皇甫嵩被包围在长社。颍川黄巾军直接威胁着京师洛阳。后来,皇甫嵩火攻偷袭义军大营,才缓解了义军的进展态势。

5月,东汉政府派骑兵都尉曹操率兵增援,与皇甫嵩、曹操、朱俊三军合一,对颍川黄巾军发动了猛烈攻击。义军因寡不敌众,战败损失数万人。颍川义军的失利,使黄巾军从起义初期的顺利局面,开始一步步陷入困难的境地。

东汉王朝由此开始全面组织对黄巾军的镇压,他们调皇甫嵩北上,向冀州的义军发动攻击,冀州黄巾军由张角率领,与卢植多次交战,董卓因战败被朝廷治罪。但在关键时刻,起义军的最高领袖张角不幸病逝,给冀州义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184年10月,皇甫嵩率领东汉精兵进入冀州地区,张梁部英勇杀敌,初战获胜,但皇浦嵩老谋深算,采取龟缩防守战术,义军久攻不克,慢慢放松戒备,皇甫嵩乘义军戒备松懈之时,深夜进兵,偷袭义军,张梁及部众八万人壮烈牺牲。11月,官军围攻攻下曲阳,张宝战死,十余万人阵亡,冀州黄巾军主力失败。

皇甫嵩北上的同时,朱俊在南阳和张曼成的义军战斗正酣。由于义军首领海战身先士卒,往往战斗未结束,主将就先阵亡,三军无帅,起义军陷入被动局面。从宛城到宛中再到西鄂(今南阳市北40公里),起义军节节败退,大多壮烈牺牲。南阳义军也宣告失败。

经过九个多月的激烈战斗,黄巾军主力被东汉政权残酷镇压,余部坚持斗争,一直绵延几十年。

黄巾起义没有直接推翻东汉的统治,但它瓦解了东汉的腐朽政权。在黄巾大起义之后,东汉帝国名存实亡,出现了豪强割据的混乱局面。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