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寻梦中原—成王定鼎宅天中洛阳历史故事11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病逝。他13岁的儿子姬诵即位,姬诵就是周成王。成王年幼,政事由叔父周公旦执掌,按武王遗嘱,周公着手洛邑的筹建,但不久,就爆发了为时三年的武庚、东夷之乱。营洛建设被迫中断。平叛以后,成王四年,周公一面建立东方藩卫,一面营建洛邑。成王五年,洛邑建成;成王六年,周公完成了《周礼》这一文化工程。洛邑和《周礼》两大工程的完成,为成王迁洛亲政做了充分准备。成王七年,周公还政。成王率文武百官到洛邑举行开国大典,四方诸侯前来庆贺。周成王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周公说:“定鼎在天下中心,便于四方诸侯朝贺和进贡”。为纪念定鼎洛邑这一重大事件,宣布洛邑称“成周”。成周之意,就是周王朝的统治大功告成。周成王还举行了丰富的祭祀,告慰武王在天之灵。为了教育宗亲弟子,周成王把他们召集在太庙之内,告诫他们,他们的先人随文王替天翦商,周武王继文王伐灭商纣。灭商后,周武王在洛邑向上天庄严宣誓,要在天下的中心建都,实行周王朝的统治。
周成王迁居洛邑,这里成了西周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从政治中心看,洛邑王城建有中央政府——卿事竂,周公在王城主持政务。四方诸侯及戎、犹、蛮夷按期来洛朝会周天子。与镐京相比,洛邑的政治作用更为明显;从军事来看,西周兵力部署在三个军事据点:镐京驻有“西六师”,殷人旧都驻有“殷八师”,洛邑承东启西,是连接两点的中心点,特置成周八师;从经济中心看,洛邑东向黄淮海大平原,北隔太行而望河东小平原,西通关中平原,南临南阳盆地而接江汉平原,四方物资共输洛邑,洛邑较之镐京有着更为深厚的经济基础;从文化中心看,夏人发祥于河洛,夏文化是融合四方各族的核心文化,夏人的精神支柱是夏礼,夏礼在河洛发展为殷礼,殷礼在河洛发展为周礼,三代礼制一脉相承,在河洛发扬广大,作为华夏文化代表的三代礼制在先秦时期各族融合中起着纽带作用,盛载三代礼制的洛邑是传播夏文化,吸收各族文化的熔炉,其核心地位和融合作用在先秦时期是洛邑之外任何地域都不能替代和比拟的。
成王迁洛后,天下太平,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王之后,康王继承发展周的事业,西周正朝达到鼎盛,成王、康王两代人的统治,史学家誉为“成康盛世”。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