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寻梦中原—郑国建都新郑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郑州的“郑”得名,也在周朝时期。据史书记载,西周到了厉王时,统治非常残暴,奴隶主与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对立非常尖锐。首都镐京曾发生过“国人暴动”。到了他的孙子幽王,更是一个既荒淫无耻,又昏庸专横的暴君。他曾经为了博得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褒姒一笑,而点燃了骊山上报警的烽火台,骗得天下各路诸候都带领军队赶来保护天子,制造了一个大骗局,接着, 他又要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废掉原来的太子宜臼。于是,宜臼和他的母亲申后返回娘家申国(今河南南阳一带)求救。申侯联合西部少数部族犬戎和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冲进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和伯服,西周从此灭亡。公元前770年,申侯联合其他诸侯拥立宜臼为周天子(平王),迁都到洛邑王城(今洛阳市),这就是东周。
在上述这段历史变迁中,有一个部族悄然兴起,那就是“郑”。早在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时,宣王姬静于二十二年 (公元前806年)封他的弟弟姬友于郑(今陕西省华山一带),姬友就是郑国第一个国君郑桓公。幽王执政的时候,桓公是朝廷的司徒,属于公卿一类的大臣,又是天子的亲叔叔。他对幽王的残暴和荒淫,很看不惯,虽多次规劝却无效。他看出了西周王朝潜伏的危机,曾向周朝的太史伯请教良策。太史伯指点他早日离开朝廷这个祸患之地,到中原的洛阳以东、黄河与洛水之间安居。那里的虢君(虢:今荥阳市西北)、郐君(郐:今新密市东南)都是贪财好利之辈,臣民不拥护他们,凭着桓公是朝廷的司徒,又是天子的叔叔,朝野上下都很爱戴他,只要他以借住一时的理由向两国国君提出,他们不敢不借给。然后就在此立国,不但可以避祸,而且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桓公就在公元前779年派人用重金厚礼买通了以上几个诸侯国的国君,把他的家眷、财产、部族奴隶和国内的商人等,分别迁居到虢、郐、鄢 (今鄢陵县、利(今新密市,城西)、历(一作栎,今禹州市)、华(一作莘,今新郑市郭店)、丹(今荥阳市东南)、田柔(今扶沟县东)、蔽(今郑州圃田)、依等10个城邑里, 命儿子掘突执掌郑国的行政事务,他自己仍在朝廷里当司徒。
果然不出桓公所料,仅仅过了9年(公元前771年),终于发生了申侯联合犬戎等攻进镐京杀死幽王的事变。桓公作为忠实保护天子的大臣也在骊山护驾时被犬戎的军队所杀。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当周平王迁都洛阳继承王位的时候,桓公的儿子掘突因父亲保护幽王战死,自己又保护平王继位有功,同时也顺利地继承了郑国的国君,当上了参与周天子重大决策的卿士,历史上称他为郑武公。他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趁机灭掉了虢国和郐国等诸侯国,把国都建在溱水(今黄水河)和淆水(今双洎河)相交汇的地方,春秋叫称为“郑城” (即今距郑州市南40公里处的新郑市区),建立了新的郑国。为了区别于原来建在陕西省华山一带的郑国,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新郑”。“郑”这个地名就从陕西迁到了河南。今天的郑州市,就是从“郑”这个地名历代沿用下来,曾先后叫作“郑州”、“郑县”、“管州”、“管县”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