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三晋的改革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经过春秋时期的过渡,到战国时期,随着封建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封建制度。在山西境内,有三分晋国的赵、韩、魏称雄一时,继之,从秦汉到明清,山西都是各主要封建王朝的重要地区,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赵、韩、魏三家分晋建国以后,早期的都城都在山西。赵占据着晋的北部,都晋阳;韩占据着晋的中部,都平阳;魏占据着晋的南部,都安邑。历史上把这三个国家称作“三晋”。“三晋”名列“战国七雄”,在当时都是举足轻重的封建国家。
三晋的统治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全面确立封建制度,实现富国强兵,先后起用了一批法家人物,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以魏文侯任用李悝的改革最有成效。其主要内容有四:
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爵禄制度。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使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掌握政权。
㈡、推行“尽地力之效”,发展农业生产。就是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政府的田租收入。为此,规定每亩地的标准产量,要求农田“治田勤谨”,广种各种农作物,充分利用住宅周围和田埂种植蔬菜和瓜果。
㈢、实行“平籴法”。年成好时,政府平价购入粮食,灾年以平价卖出。用以防止商人垄断粮价,安定人心,稳定封建社会秩序。
㈣、制定《法经》,实行法治。李悝根据各国法规,作《法经》6篇,主要内容是规定了惩罚盗贼的条款,目的在于防止和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有系统的地主阶级法典,对秦汉影响很大。
魏文侯还任用吴起为将,改革军事制度,创立严格挑选、训练、考核士兵的“武卒制”。考核的标准是:身穿三甲、头戴铁盔、腰佩利剑,操12石的强弓,带50支箭,肩扛长矛,背3天干粮,半天行程100里。考核合格者,免去一家徭役,并奖给田宅。武卒制的实行增强了魏国的军事力量。
魏文侯的这些改革使魏国很快成了战国初年第一个强国。在魏国的影响下,韩、赵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通过改革,这两个国家也都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山西历史—晋国的兴起和内乱
- 下一篇:山西历史—秦统一山西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