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山西古货币—方孔圆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半两钱

秦灭六国,统一币制,“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山西也铸行“半两”,重8克左右,因铸地不一,铸造技术不同,钱大小差异较大。

汉初仍用半两钱,但因“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其钱薄而轻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荚钱”。荚钱重量逐渐减轻,从“八铢半两”减至“四铢半两”,最后民间所铸汉半两竟有不足一铢者。这些各式各样的汉半两,山西多有出土。如稷山出土一批“榆荚半两”,重量在0.15克至3.75克之间,钱径在1厘米至2.7厘米之间。

秦半两,山西安泽出土 

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重量魏五铢。后汉、三国、两近、南北朝、隋至唐初,皆沿用五铢钱,如初都大同的北魏铸行过永安五铢。汉五铢在行使过程重,逢经济恶化,有将五铢钱边沿嵌凿一圈,一个钱分作两个钱使用的情况。五铢钱至武德四年(621)七月废止,但民间仍有流通。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最久的一种钱币。

通宝钱

隋末,行五铢白钱。唐高祖入长安后,铸“开元通宝”钱,亦称“开元钱”。“重二铢四,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以后所铸开元钱,钱背文铸各州州名,称为“会昌开元钱”。开元钱多用铜铸造,山西出土较普遍,新绛县有大量“开元”钱出土,因唐代曾在绛州设有重要钱监。   

此外还有用锡、铅、铁等铸造的开元钱。唐宪宗元和六年(811)三月,“河东旧使锡钱,民颇为弊……”。除“开元”钱外,山西海铸有“乾元”钱、“大历”钱。   

代唐而起的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及北汉各铸有钱币,如“汉元通宝”、“周元通宝”、与唐“开元通宝”大致相同。   

两宋钱币(主要是北宋钱币)山西境内处处可见,宋代“钱有铜、铁二等……夹锡钱最后出……”(间或还有铅、银、金钱,后两种属非流通钱,多做赏赐)。北宋九帝,铸年号钱3种,分“通宝”、“重宝”、“元宝”。   

南宋钱除永济有铁钱出土外,一般山西出土传世均少,系因当时山西在金统辖下。金在山西设钱监铸行“大定通宝”,此钱铜质较好,形制工整。金还铸行“正隆”钱、“泰和”钱、伪齐“阜昌”钱,后两种山西少见。   

元代钱有“至大通宝”、“至元通宝”等,辽、西夏有“大康”、“大安”、“天盛”、“皇建”等钱,在山西境内也时有发现。

制钱

明清钱称制钱,实际仍是通宝钱制。明朝规定其所铸钱为“制钱”,方孔圆钱,一钱一文。明先后铸有“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大明通宝”、“隆庆通宝”、“万历通宝”、“泰昌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钱多为小平钱,偶有折二、折三、当武、当十。明代山西铸钱背面不铸局名。   

清钱承袭明钱制,山西所铸清钱种类较多。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