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货币—金银币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金银币在山西货币中占有重要位置,1963年,侯马出土东周时期的“宝金币”,说明黄金不仅是财富和装饰品,而且已经进入货币流通领域。汉初用金较多,太原出土汉“金饼”五件,证明黄金已具有货币职能;东汉黄金使用减少,白银增多。汉以后金银渐趋盛行,金、银形制又有变化。1979年山西平鲁出土乾元元年(758)金铤与“员外同正铤”,形制皆为长条状,故称“铤”。此间,亦有金银乾出现,主要用于饰品、宝藏、赏赐、供奉。宋代金钱有山西五台出土“淳化元宝”,十分精美,弥足珍贵。宋代金银形式始称“锭”,大银锭重五十两,小锭无固定重量。金代元代银铤形制已固定。元代始铸马蹄状之银锭称为“银元宝”。元代太原府路银锭实物重量1975克,背浇铸阴文“太原”二字,另有背浇铸“平阳”字样得“平阳路元代银铤”,形制重量如上。金锭历代为小锭,1972年10月,太原南郊黄陵村出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潞州折收秋粮金锭两枚,各重五十两,颇稀罕。
明清银钱平行本位渐固定,大额交易多用银,至民国年间,山西不少地区民间交易仍用银两。明清白银使用广泛,百姓完粮纳税、官俸等多以银两计数支付。明清银锭中普通大元宝五十两一锭,下分各种小锭,这些银锭已具备银铸币各种标志。
明中叶外国银元始流入中国,至清道光年间,随着商业贸易得发展,外国银元开始拉量流入山西。最先出现在山西市面上的是墨西哥“鹰洋”和英国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持权杖的站像银元(俗称“杖洋”或“站人洋”)。到光绪末年山西市面上”杖洋“甚多,亦有“光绪元宝”(俗称“龙洋”—)流通。
山西晚清所铸银元只有相当于“贰角”的银币,面文有“山西省造”字样,中为“宣统元宝”,下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背四周为漫散英文,中为蟠龙、凤头图案。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