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旅行民俗—道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出门不论远近,总得有道可走,有路可行。道路有人工开掘和自然踩成的两种。一般地讲,供单人单畜行走的,不具有共同指向的偏道、便道、斜插近道多为自然踩出。
大道古代称“驿道”俗称“官道”“马路”。大路的构筑以黄土沙石为材料,一到雨季泥泞不堪、异常不便。过去也多由官家出面群众集资出力维修。遇有险峻地方修筑路桩、石礅等防护设施。古代山西的交通比较发达,全省有干线驿道10条,驿站58个,南北通达、东西贯穿。各县及重镇间又有称之为“偏辟”的地方小路相通。至于乡间,更是阡陌纵横路网遍地。
平川地方沿河设道,绕树穿行,进入山区后,顺沟摸坡,盘蜒而上。陡峭之处修筑石阶,险峻地方要靠凿于石壁上的石窝脚蹬手攀才能通过。乡村中的街道、胡同是主要交通道路,因墙基之故,多呈两旁高中心低之状。加上平时各家依墙而立的秸秆、粪堆柴草,显得狭窄拥挤。
过去道路计程多以路边固定景物为标志,如桥梁、老树、碑幢、村庄、坟地等。路段名称以地名而定,如张村道,湖村道等。道路的远程标志为关口,因为过去以关定界,出了关如同出了国,对一个行旅人来讲,在关内关外心情和遭遇会大不一样。连唐人都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山西民俗—旅行民俗—行旅特点
- 下一篇:山西民俗—旅行民俗—桥梁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