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经典品读

经典品读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之三

繁体中文】  作者:霍明琨   发布:2016年08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之齐家与交友:子弟者,大人之胚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每个家庭关心的大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是牵动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最敏感的神经。

今天的中国,没有一个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都知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从小不点开始,就学英语、学艺术,报各种特长班,连幼儿园都有作业。

一个教育学家曾经担忧地说过,这样走进误区的教育方式,孩子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了!其实我们的古人留下来很多教子智慧,岳母刺字、欧母画荻,没让孩子补课报班,也照样成就了很多精英人物,我们应该向老祖宗好好学学。

融汇传统文化精华儒道释的《菜根谭》中,也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它说: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

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小孩是大人的雏型,秀才是官吏的雏型,但如果锻炼得不够火候,陶冶得不够精纯,以后走向社会或者在朝作官,最终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一个小孩子能不能成材成人,最重要的就是小时候的“火力”和“陶铸”。

对孩子幼时的教导不对路子,将来必定难成大器。

该怎么教导才算对路子?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话说的是典型的中国式传统教育。

这套方法在今天还行的通吗?前段时间有一本美国耶鲁大学华裔女教授写的教子畅销书《虎妈战歌》,这本书里的 “虎妈”对两个女儿严加管教,规定“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等十大家规。

结果两个女儿在她的高压教育下门门功课都得A,成为“音乐神童”,还被哈佛耶鲁录取。

《虎妈战歌》引发了关于中外教育方式的大讨论。

有人宣称要做“熊猫爸”, 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教育孩子。

到底做“虎妈”好呢还是做“熊猫爸”好呢?有意思的是,《菜根谭》中有句话和“虎妈”宣言如出一辙,也一样强调管教孩子要严格: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

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嘉禾,就是长得非常粗壮、非常特殊的禾稻,古人认为嘉禾出现,是家国吉祥的征兆。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长成“嘉禾”呢?那么在教管的时候,就要像古时候养女儿一样,严格要求他在家里家外的言行举止,帮他审慎地选择交往和接触的环境。

否则一旦接触到恶人,就好像在肥沃的土地中,播下了一颗不良的种子,这样就永远也种不出好的庄稼了。

《菜根谭》告诉我们,想让孩子成长为优质良种,不在于上了一个好幼儿园、择了一个好学校、请了一个好家教,好种子就在我们家中,这叫“严出入”。

在古汉语中,女子居家为“入”,嫁人为“出”; 在国内为“入”,出国门为“出”。

今天相对于家庭来说,在家为“入”,出门为“出”。

“严出入”,就是不管在家在外,都要对孩子严格要求。

想要“严出”,首先要“严入”—— 严格要求孩子在家中的言行举止、严格管理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起居。

而要严格要求孩子,首先要我们为人父母的自己做出表率,不能指望任何人,这就叫自产的好种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孩子的榜样。

什么样的家风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如果天天赌博,孩子就在麻将桌前长大;我们如果天天读书,孩子就在书本香里长大,就好比是房檐上滴下的水,前一滴滴在什么地方,后一滴也会滴在同样的地方,我们撒什么种,孩子就发什么芽。

别光说孩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东西乱扔、出口不逊,先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这样,自己做到了,孩子自然佩服、自然向你学习,你要求他,他也自然容易规范。

只有“严入”,才能“严出”,孩子在家里的教养好、端庄有礼,出门外面的形象自然好、自然会受到欢迎。

另外,好种子出了自产之外,还需要引进,不过在引进时得严格把关、认真筛选,这就叫“谨交游”。

“交游”指的是交际,结交朋友。

请注意,《菜根谭》说的不是“禁止交游”的“禁”, 而是说“严谨交游”的“谨”。

孩子成长自然会接触外界、见风见雨,你想禁也禁不了。

所以不应该杜绝孩子一切和外界的接触,让他象生活在灭菌箱里一样,一点对病毒灰尘的抵抗能力都没有。

而是应该在他还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判断力的少年时期,父母要帮助孩子审慎地选择交往和接触的环境,适度地帮助孩子筛选交游范围,帮他营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抚养,小时候孟子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

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

孟母于是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是不久孟母就发现,孟子又开始模仿铁匠邻居 “丁丁当当”地打铁。

孟母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清净的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

但转眼到了清明节,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孟子觉得挺好玩,又模仿他们挖坟祭拜。

孟母就第三次搬了家。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每天书声琅琅,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这才决心定居在这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接触环境和人群。

除了自产良种、引进良种之外,《菜根谭》还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让这块洁净的田地沾染恶种,这就叫“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终身难植嘉禾”。

我们打个比方,小孩的头脑就像一台新电脑,见样学样,碰到什么存储什么,为人父母的如果不及时地帮他安装一个杀毒软件,经常扫描扫描,那么这个电脑很快就会感染什么蠕虫、木马病毒,陷入瘫痪。

如果为人父母者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把关不严,孩子在还没有分辨是非善恶能力的时候,一旦交上不好的朋友,染上不好的习气,就很难根除,甚至就此堕落、毁掉一生。

孔子有一次评价他的学生说:“我死以后,子夏的学问会越来越好,子贡的学问却会退步。

”曾子心中疑惑,就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欢与比他贤德的人在一起,而子贡却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孔子家语》)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长满香花草的房子里,时间久了之后,也不觉得香了,因为已经与它同化。

而跟不善的人一起,就如同走入出售鲍鱼的店里,时间久了,也不觉得臭了,因为也被它同化了。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

《弟子规》也有这样的话:“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近,百事坏。

”孩子如果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道德学问、走向成功。

如果交上不良之友,便会有“无限害”,从而导致“百事坏”。

等到这颗恶种毁了整块田地的时候,我们后悔就晚了。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