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玉多“好”色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和阗玉在我国至少有68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阗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可以称为玉的光泽,这种美显得十分高雅;而且和阗玉非常坚韧,抗压力超过钢铁。如果加上精巧的雕琢,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品格。中国古代对和阗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赋予一定思想。我国和阗玉主要有以几几种颜色:
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质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阗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其中,羊脂白玉是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质量的玉材,其经济价值是白玉的几倍。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其推崇羊指白玉。白玉和青玉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为青白玉,其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阗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青玉: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蜜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蜜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深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上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糖玉自清嘉庆以后才进行开采。以糖玉皮壳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
和阗玉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这个筛选过程极为漫长,可以说贯穿石器时代的始终。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和阗玉”成为了公认的“宝玉”、“真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