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度数的精度(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在邮票上打出的孔洞称为齿孔。齿是边缘凸出的部分;孔是边缘被冲去的部分。通过数齿孔来区分齿孔度数显然过于繁琐,因为不同邮票票幅不一样。法国勒格拉发明了量齿尺,并提出邮票齿度概念。
齿孔度数的定义是:20mm中齿(孔)的个数,反映单位长度内齿孔密度。
由定义引出公式:
截取尺寸(mm) 20mm
——————— = ——————
该长度内齿孔个数 齿孔度数
提倡取用票幅长度并数该票幅内齿孔个数,计算得到的数值来标明齿孔度数。
齿孔度数测量方法有三种。严格的测量方法是选择某段整数个齿(孔)的距离,再用足够精确的“长度仪”,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该段距离。这可作为测量无共用孔的早期邮票的备用方法。
而现代梳式、棋盘式打孔技术可保证分离多枚邮票的边端孔恰好处于中心,因此数票幅内齿孔个数的结果是整数;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邮票厂投产生,票幅基本都是整毫米,尺寸稳定,可以直接取用票幅,再用公式计算。该方法最为直观方便,也是合理的。
第三种是用量齿尺直接测量。
前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是循环小数,这就涉及到了精度问题。
根据长度测量仪与邮票尺寸的精度及实用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最合适。
1、小数点后两位是合适的精度
描述人的身高,精确到1厘米是最合适的。如果一个人说他的身高是17分米或者1680毫米,肯定觉得别扭。裘真先生在2002年中国集邮报《上半年邮票齿度实测报告》中提到小数点后15位只是为了说明循环小数的位数,如此高的精度没有意义,因邮票纸长度会发生微变,打孔也略微有些误差。同时采用0.01度精度是合适的。它决定于两个精度,一是邮票本身误差,假设20mm之内误差达到0.01mm,假设齿孔度数为12度,齿度误差只有0.006度;二是测量误差。螺旋测微器精度为0.01mm,在扫描仪加图象处理软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0.01mm的测量精度,保证了计算得到的0.01度的精度在允许误差以内。为减小误差,还可以测量全张票、多连票。
2、高精度表述可以深刻区别邮票齿孔度数
1997-4T《潘天寿作品选》,其齿孔度数为11.58×11.6,可以说相当接近了,但将横竖拼合仍会发现齿孔并不能吻合——只要票幅足够长,即使相差0.01度也是可以察觉。
齿数变化导致齿孔度数发生变化就产生了组外品。有些邮票因齿数不一样而价值不菲,如疏齿的上海版普8甲“冶金工人”。民居普票、T112《丁卯年》、T146《庚午年》等邮票也发现了两种齿度。T112、T146到底有多少种齿度是一个争吵相当长时间的问题,事实如裘真先生所言:T112、T146有且只有两种齿度,齿孔个数分别是15×17、15×18。若以小数点后两位的精度表示齿孔度数的话,则为11.54×10.97、11.54×11.61度,由此非常直观表明确有两种齿度。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邮票齿孔度数的精度(二)
- 下一篇:怎样识别邮票品相的好坏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