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的“珍罕片”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我国极限集邮开展较晚,八十年代初才逐渐兴起。此前只有个别人在制作这类邮品,而且也不很规范。至于清代至民国期间存世的极限片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谈中国珍罕片实在是比较困难的。
珍罕片是个模糊的概念,珍是珍贵,罕是稀少,清代、民国片实在太罕了,罕到难见芳影,而且大都是外国人制作实寄的,当然是物以稀为贵了。但是否“珍”就不能一概而论了,要看该片票、片、戳搭配是否到位?品相如何?在组建邮集时是否能起重要作用?当然对此类片不能过于苛求,笔者以为我国的此类极限片比国外同时期的片更稀少,更珍贵,这是毫无疑问的。
五、六十年代的片,在国外是不稀奇了,但在国内极限片刚在萌芽期,只有个别的集邮者在尝试,而且火花一冒就熄灭了,想来传世的片是不会很多的。因此我国的珍罕片应当从这里去发掘。
八十年代初制作的片,商品味较少,明信片大多是七十年代以前的出版物,基本上没有专印片。由于是我国极限片普及的初期,人们对规则的理解尚处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参与极限集邮的人又很少,因此票、片、戳三者和谐一致的极限片也比较难得。笔者认为此类片应当是中国的第三代珍罕片。
八十年代以来,经过集邮者们的挖掘,一些珍罕的美术明信片浮出水面,(如清代、民国片)并制作了极限片,这些片由于片源稀少,票、片、戳和谐一致,也是不可多得的珍罕片。当然对八十年代的片要谨慎,现在倒拨日戳的片充斥市场,使一些真正的珍罕片也明珠出投暗了。
还有一种是用珍贵邮票制作的片,如八、九十年代用《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等老纪、特邮票制作的片,虽然票、片都不错,而且规则也没规定这些票不能用,但毕竟离邮票发行已有二、三十年,失去了戳的和谐。当然,它们可以补充中国极限片的不足,但不能算珍罕片,只能浪费珍贵的邮票资源。
现在又出现了用变体票制作“珍罕片”的做法,(往往片也选比较稀少的),此类片在邮展中的评价也比较高,我想所谓“变体票”片,应当在传统研究类极限邮集中有它的较调位,在专题极限邮集中并无太大的优势可言。此类片可否归入珍罕片之列?只能请大家来评价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