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一种感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明清以前的山水创作,重整了对自然观照的态度,注重于对绘画物象的自然临摹,纠正了元代绘画风尚中过分依赖个体意志的发挥,注重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论。同时沈周在《石田论山水》中也指出:“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然而形于笔墨之间者,无非与而已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绘画最终是对自然的象征性比喻表现而已。在观照自然的同时,融入画家的情感体验。包洪波的山水画首先是传承了这种山水精神中的象征主旨,在取法自然的途径中,对自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以选择可以入画的图式。这种过程积累多了,自然能够达到传神的地步。而传神又非一般的虚茫,他必须以形为依托。而达到形与主观意图的自然和谐,则没有不高妙的了。其次,从境界及审美观照上,成为包洪波山水画的精神来源地,同时也具有“技巧母本”的作用,利用水墨的张力及色彩冷暖的关系而冲洗画面层次,重现视觉构成,分解画家由于山水表象中的自然物象冲突。这是画家的聪明之举,也是当代山水画坛最吸引人的一方面,山水创作的表象精神的实现,为绘画创作从境界上的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最佳通道。在画面的营造上,类似石涛风格的基础上辅之以色彩的铺陈,营造一种云烟弥漫的幻境,注重蓄、内敛、偏于理性的创作方式,一动一静,互为表里,见机生发,随意情趣,打破了固有山水程式的束缚。
包洪波的山水画,并不去追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壮阔景象,而是在雄伟浑然与澄淡精致之中建立自己的形式、语言,画面充满了由思注境的流动感,在清远中见苍茫,营造了一幅幅“精神净土”式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画家与自然的大美水乳交融并随着物色婉转徘徊、波澜起伏的结果;因而,才出现了峰回路转、烟锁云断的水墨幻境。诚然,它折射出画家心情旷朗与寄怀苍茫的完美理想与艺术取向。
细加分析,可以看到,包洪波山水作品中的山、水、云、烟、村舍等意象的风神,是心灵化与感性化的,因而,通过水墨表现之后,在虚实之间、疏密之间、浓淡之间、干湿之间,都造成了引人深思的富于感性色彩的意象诗情。尤其是在南北画风相融的过程中,画家提取了不同风格、不同技法的精髓,使之在总的画面结构中造就了山水之气势,同时,又力避了大而无多的空泛感,而在局部上处理得极精微与极富意趣,使画面曲折、幽深,柳暗花明、引人入胜;这样的处理与表现,使作品象外有象,味外有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已成为共识,包洪波以其率真、坦荡无忌的个性游心绘事,相信他以这种真性情绘就真山水情境,同时希望画家继续扩充胸次,开阔视野,于花鸟、人物创作也能耕耘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田。
可见,画家包洪波所凝注的主要是由山水而折射的宇宙和谐的意境,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内在节律与深切体验融会于完美追求之中,用以凝聚为意象的火花,同时体现出想象的活跃性,作用于作品的形式、言语、符号与笔墨之中。在一片清新与淋漓的气息中,折射出心灵的理想与神往。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