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

中国钱币:对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所谓“对钱”,是指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以成双配对的钱币,又称对文钱或对书钱,日本泉界称之为“符合泉”。
  对钱制作风格相同,显示出对称的美感。它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两枚钱币钱文相同;二是使用两种书体,其中篆书必居其一,另一种书体为隶书或行书等;三是除钱文书体不同外,两枚钱币币值相同,形体对等,即钱形大小、钱身厚薄、穿孔大小、轮廓阔狭、钱文位置、字体大小、铜质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一致,可以成双配对。
  对钱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一般认为南唐嗣主李王景铸造的“开元通宝”篆书、隶书对钱是最早出现的对钱。北宋是对钱铸行的鼎盛时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首铸“天圣元宝”真篆书二品对钱开始,至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止,104年间北宋政府先后铸造发行有“天圣元宝”、“明道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治平元宝”等对钱25种。每一种对钱还有版别之分,有的对钱版别还相当繁杂,如“元丰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对钱版别多达四五十种。
  我国古代的对钱艺术在北宋徽宗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在宋徽宗铸行的各种钱币中,除崇宁、大观钱没有出现对钱品种外,圣宋、政和、重和、宣和等钱币都是成双成对的,其品种之多、质量之精、书法之美,堪称空前绝后。南宋初年继续铸造有绍兴、乾道等对钱。但自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起开铸纪年钱后,钱币钱文采用呆板的宋体字,曾经盛行一时的对钱渐趋消亡。南宋初年伪齐政权刘豫曾铸“阜昌通宝”、“阜昌元宝”钱,均是篆书、真书对钱。西夏也曾铸行篆、真二体的“光定元宝”对钱。
  最早发现“对钱”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古钱学家翁树培。翁氏在其所著《古钱汇考》一书中首次收录了100多对对钱。其后,日本的古钱学家安田而唐、朽木龙桥、山田孔章等人相继进行了排比、配对及定名等研究。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钱谱》、《符合泉谱》、《新订北宋符合泉志》等对钱专著的问世,引起了世人收集和研究“对钱”的更大兴趣。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