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通宝,清钱版别奠基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在这一年中,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并建立政权,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自杀,明旧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进逼北京,闯王不得不率大顺军西撤,满清乘机入京。同年10月,大清定都北京,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满清政权百废待兴,钱财匮乏,流通货币仍为明钱。在这种形势下,政府设置中央直属的铸钱机构——户部宝泉局及工部宝源局,始铸仿明钱式“顺治通宝”,同时颁布:顺治钱与崇祯钱同样通用,其他铜钱一律禁用。
随着清军在军事上节节取胜,领地日益扩大,钱局也不断开设,铸钱数量大,版别、样式也很多,使得“顺治通宝”版别纷繁复杂。但从制钱的版式来说,顺治钱可分为五大类。
光背钱。该钱仿明崇祯制钱式,正面铸“顺治通宝”顺读,钱背没有文字及花纹,重一钱,铸造精美、整齐。
背汉文纪局。随着清军攻占的领域不断增加,新的钱局不断开置,世祖旋令:“各省镇道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钱式开铸”,各个钱局铸钱的数量、质量、规模和时间也有较大差异。据文献记载和实物收集统计,顺治有22个钱局,分别为户(宝泉)、工(宝源)、陕、宣、云、西、荆、宁、延、阳、福、襄等。其中以西、延、阳、襄、云这5个局所制之钱最为珍稀。
一厘钱。顺治10年,据《清史稿》所言:“廷议疏通钱法,以8年增重一钱二分五厘为定式,幕汉文‘一厘’二字,右宝泉铸一字曰‘户’,宝源曰‘工’,各省并铸开局地名一字”,其中以“同”一厘为少。
满文宝泉、宝源钱。一厘钱行用后,不久即下令罢铸,据《清史稿》述“专任宝泉、宝源精造,一钱四分重,钱幕用满文”,有小平、折二两种,今所见小平为最多,折二宝泉铸工好,被钱币界称之为“近古罕比”,极为珍罕。
满、汉文式。顺治十七年,据《清史稿》称:“复直省铸,今准重钱式,幕兼用满汉文”,即背刊铸钱局名满汉文,除同、宁、蓟、昌、东、江、河、临、宣、原、浙、陕为常见外,其余均比较少见。
除上述五种钱外,还有一些其他版式,如钱背星纹、“东”一厘穿上下和较少见的部颁样钱、折十及内廷大钱,这些钱已经是“日少一日,几将绝迹”了。尽管如此,顺治的制钱制度,以后清帝钱无不仿效,尤其是宝泉、宝源式,满、汉文式,更成为以后清代钱币的不二法式,其影响极为深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蚁鼻钱,仿贝币还是仿龟币
- 下一篇:百科钱币专用名词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