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

相机收藏成熟待有时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相机自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使它成为人们视觉延伸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赋予了它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循序渐进的时代特征。相机所内含的文化价值激发了人们投资收藏的欲望。今天,我国的相机收藏已经经历了萌芽期和发展初期阶段,正处在降温后的平缓发展阶段。
  我国相机收藏文化的萌芽期可以向前推至20世纪中期。老一代摄影家张印泉先生早在40年代就开始收藏古典相机,无疑算得上是北京早期相机收藏文化的启蒙者之一。建国初期北京相机研究小组成员刘学滨、李复园、易威等人也都是相机收藏方面的先驱者。
  在我国,相机作为一种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收藏品,基本上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这个时期出现了陈建国、白海琦、徐良生等一批年轻的相机收藏家。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相机收藏快速升温的时期。1993年和1994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现北京收藏家协会前身)相机专业委员会和上海相机研究会先后成立,相机收藏文化出现南北鼎立的态势,一大批相关文章和出版物问世,相机收藏人数激增。但是当时百姓投资相机收藏几乎是盲目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老相机在当时的增值幅度,而没有考虑它的可持续周期。这种阶段性效益随着国外老旧相机的不断流入和国内相机收藏人群的固定化,很快出现了危机,随之而来的是相机收藏文化的低迷。
  从收藏角度来讲,并非所有的相机都具有收藏价值,相机收藏同其他收藏门类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收藏和鉴赏方面的知识。一般情况下,投资者首先要确定投资相机收藏的目的,是以保值为主、还是以鉴赏为主,这一点非常关键。保值收藏是针对个人投资保值或增值的一种收藏方式,一般主要局限在上世纪做工精良的产品或世界著名相机公司限量生产的产品,以及由于某种原因而变得极为珍贵的个体上,如名人用过的相机或自身产量十分有限的产品等等。而对于鉴赏收藏来说,投资者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如专题收藏、泛藏等等。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相机收藏主要是以泛藏为主。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投资者转向专题收藏,如李爱民的俄罗斯专题、杜钢的徕卡专题、赵振新的国产专题、胡浩的柯达专题等。这种转向表现出我国老百姓在嗜好投资方面的目标性更加明确。事实上,国内许多拍卖行已开始注意到相机作为拍品的市场潜力。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作为藏品的相机应该具备必要的成色,过于陈旧或损坏严重的相机不宜作为藏品。但残旧品与藏品之间依然还是有所区别的(这里不包括19世纪的产品)。在国外,藏品与使用品是区分对待的。同一个产品,作为使用品的一旦成为二手,其价格和价值都要大打折扣;而作为收藏品的一旦再度进入市场,其价格往往远远高于买入时的价格。因此,在很多方面投资者需要依据国内的具体情况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藏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