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历史—刘胡兰生前身后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冯印谱 牛牧 季秀平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纪念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三十周年
刘胡兰(1932—1947)山西文水人。女。1946年在文水县云周西村积极领导群众投入土地改革和支援前线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12日,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 队突然袭击该村时被捕。她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阎军计穷,又将同时被捕的六个农民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 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继母蒙冤
继母“文革”遭批斗
胡文秀永远也忘不了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村南大庙前,女儿刘胡兰镇静地把身上带的戒指、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她后,被气势汹 汹的敌人带走了。敌人没从女儿口中得到任何东西,便当着女儿的面,残酷地铡死了石三槐 等六人。后来,女儿两眼盯着敌人,愤怒地大声问:“我咋个死法?”
女儿昂首挺胸,走到铡刀面前,从容地躺在了刀床上。在血淋淋的铡刀落下的一刹那, 紧紧抱着二女儿爱兰的胡文秀昏倒在地。
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一日,女儿等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文水县的解放。此后,刘胡兰 的名字,随着报道、戏剧表演和毛主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传遍全国。人们从 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瞻仰烈士故居、看望刘景谦夫妇,凭吊烈士就义地。
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生性敦厚老实,对女儿的事,他不愿多说,遇到公众场合,他总 是让胡文秀出面。
谁知,“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当时已担任刘胡兰村党支部书记、刘胡兰公社党委副 书记的胡文秀,被人贴了许多大字报。
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概括起来列举了胡文秀三大“罪状”:胡文秀是刘胡兰的继母,冒 充烈士母亲沽名逐利;胡文秀虐待烈士父亲刘景谦;虐待烈士刘胡兰;胡文秀是出卖刘胡兰 的凶手。
事实如何呢?一九二一年,胡文秀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八年,文水燃起抗日烽 火,十七岁的胡文秀便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因此,当日后刘胡兰参加革命工作时,她能 理解并支持女儿。
一九四一年初,胡文秀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六岁的刘景谦,命运安排她当上了刘胡兰姐妹 的继母。
她们母女之间还有一个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是她亲手将“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 “胡”的,她发自内心把胡兰当成自己的女儿。胡文秀被说成是出卖刘胡兰的凶手,遭到批 斗。刘景谦这位忠厚老实的老人,再也无法沉默了。他和女儿刘芳兰一道赶往北京,要找党 和国家领导人明断是非。问题反映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亲自解决了问题,使胡文秀获得 解放。
一九六九年,胡文秀被结合到新成立的文水县革委会领导班子中,一九七五年又当选为 文水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刘景谦走完了他七十九岁的坎坷人生路。一九八六年三月十日, 年仅六十五岁的胡文秀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女儿刘芳兰说,她就像极度疲乏后睡着了一样。
弟弟位居副政委
“刘政委是刘胡兰的弟弟。”在山西省文水县公安局采访时,朋友向我们介绍副政委刘 继烈。
刘继烈介绍,他们姐弟五人。大姐刘胡兰、二姐刘爱兰是父亲的前妻王山妮所生。王山 妮体弱多病,在刘胡兰五岁、刘爱兰不到二岁时因患肺结核去世。王去世后三年多的一九四 一年初,胡文秀与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结婚。后来,生下了刘芳兰和刘继英、刘继烈兄弟。
刘胡兰牺牲时,刘芳兰出生仅六个月,而刘继英和刘继烈则是大姐牺牲后才出世的。
妹妹拒演姐姐
刘爱兰如今已离休。和姐姐之间的浓厚感情使她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她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这天,她亲眼目睹了姐姐牺牲的场景。从 此,她一直被淹没在巨大的悲痛里。
一九四八年底刘爱兰参军被分配到了战斗剧社。
据刘继烈回忆,姐姐刘爱兰就是因为在前线文工团,她参加《刘胡兰》的演出时,受到 刺激,精神出了毛病,至今一直未能痊愈。
由于身体情况等因素,后来她从部队转业回到山西。上了一段时间学后,参加了工作。 早些时候,从省农业建设局离休在家休养。
三妹现为军医
老三刘芳兰现在是武警山西省总队的一名军医。
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刘芳兰的爱人石佩林,就是与刘胡兰一起遇害的石三槐烈士的儿 子。石佩林也曾是一名军人,现任山西省阳泉市安全局局长。
刘继英是刘胡兰的大弟弟,他原名刘龙元,也是一九六八年参军的。参军时,县里领导 为他改名“继英”。入伍后,他被分配在河北邯郸某部。一九七○年,他被部队选送到北京 大学电子系深造,毕业后分配到地处西安的总参三部某单位从事科研工作。后调回山西省太 谷县武装部工作。现在晋中国家安全局任职。
刘继烈在刘胡兰姐弟中排行最小。他原名刘润元,现在的名字也是一九七○年参军时当 地领导为他更改的。
现年四十四岁的刘继烈最敬仰两个人:一个是姐姐刘胡兰;一个是妈妈胡文秀。
感情生活
陈德邻拒绝亲事
一九四七年,刘胡兰牺牲时年仅十五岁。但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曾有过两次订婚的经历 和一段真正的恋情。牺牲后,又经历过一场冥婚。一九四六年二月的一天,胡文秀把刘胡兰叫过来含笑问她:“胡兰子,你也不小了,想不想找个婆家?”
原来是邻村小伙陈德邻的父亲托人来提过亲了。刘胡兰没吭声,脑海里却闪现出了陈德 邻的模样。他从小劳动好,思想进步,又在县上参加了革命工作。刘胡兰对他印象不错,便在心里同意了。
可是,陈德邻对这宗亲事压根儿还不知道,他已经在外面自由恋爱了。
一天,陈德邻从县上回来了。当他父亲把与刘胡兰订亲的事告诉他后,他一时愣住了。 第二天,陈德邻主动约刘胡兰来到村外,向刘胡兰说明情况,两人友好地商定各自回家 劝说父母,解除婚约。这年六月,由于工作出色,刘胡兰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二次订亲亦告吹
秋日的一天又有人为刘胡兰提亲来了。小伙子是邻居白家的大儿子白梅,白梅性情和 善,长得不错。因而,刘胡兰低着头对媒人说出了两个字“可以”,便不好意思地跑走了。 参加革命时间很短且刚刚入党的刘胡兰,还不知道订婚这件事也应该先向党组织请示报 告。事后,当她向入党介绍人且是其直接领导人的吕雪梅大姐提起订婚的事时,吕雪梅拉着 她的手说:“当一个共产党员要订婚的时候,那一定要考虑一下对方的政治条件,起码要求 对方是一个没有政治问题的人。”虽然白梅没有任何特殊的政治关系,但由于当时他在太谷 县当学徒,刘胡兰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便提出了退婚的要求。
订定终身
刘胡兰也曾有过一个恋人,名王本固。那是一九四六年十月间,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 发动了所谓“重点进攻”。一时间文水等地战争阴云密布。
在战斗中,八路军十二团三营三连连长王本固同志负伤,被送到云周西村养伤。刘胡兰 把他×在一个军属家里,布置了几个可靠的妇女照顾,自己也常去为王本固做饭、敷药。
在照料王本固期间,接触多了,两人产生了爱情。
刘胡兰的伙伴金仙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对他俩说:“你们俩很好,是不是谈一谈婚姻问 题!”王本固说:“大敌当前,战争环境险恶,我怕连累了胡兰,不能这样做。”
刘胡兰则表示:“这没有什么,一两年以后,也可以。我现在年纪小,也不需要马上结 婚。”
之后,他俩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王本固把一条毛毯、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送给刘 胡兰家,算是订亲的礼物。
王本固伤好归队时,刘胡兰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口。王本固掏出一块小手帕说:“送给你 作个纪念吧。”
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俩的永诀。
怀念旧侣
毕竟王本固难以忘怀云周西村人民及刘胡兰对他无私的帮助和照料。是为了纪念,还是 为了什么,王本固执意在云周西村找了一个对象。他和那位叫贺奴儿的姑娘结婚时,还邀请 了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参加婚礼。
一九五七年,在纪念刘胡兰烈士牺牲十周年的时候,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军官的王 本固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一篇纪念刘胡兰的文章。
刘胡兰就义三十周年的日子,王本固专程到文水县参加了纪念活动。
一场冥婚
不得不提的是,在刘胡兰牺牲后,她还经历了一场冥婚。
刘胡兰牺牲后,其父刘景谦因遭受丧女的打击而六神无主。刘胡兰的丧葬一事由胡文秀 和其大伯刘广谦操持。刘广谦在掩埋刘胡兰时,主张将侄女和一起牺牲的石六儿阴配。胡文 秀不同意。刘广谦见状发火了:“你们再不情愿,这事我就不管了。”胡文秀无奈,伤心地 哭着顺从了刘广谦。
一九五七年一月,刘胡兰烈士陵园兴建,组织上决定将刘胡兰的遗骨迁进陵园。是和石 六儿一起迁墓,还是单独迁?组织上征求胡文秀的意见时,她明确地说:单独迁。冥婚至此 结束。
塑像风波
原作较完美
刘胡兰烈士陵园的最北面,右侧保留了阎匪关押和审讯刘胡兰的那座旧庙,依次是阎匪 杀害刘胡兰的地点,左侧有一处碑亭,正中是刘胡兰的墓葬及墓前那尊用汉白玉雕成的、昂 首挺胸的刘胡兰全身雕像。
这尊雕塑是我国著名的雕塑艺术家王朝闻的作品。一九五七年,也就是刘胡兰烈士英勇 就义十周年时,将原作放大安放在这里。
刘胡兰雕像的原作,无疑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作品。坐落在刘胡兰纪念馆里的刘胡兰雕 像,虽然是按王朝闻的原作放大的作品,开馆几十年来,已被众多的参观者所习惯,但是, 这尊雕塑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缺憾。以至于因为这一缺憾,王朝闻便不肯承认是他的作品了。
胡文秀赞赏
一九五七年,政府决定在刘胡兰牺牲的地方,兴建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刘胡兰的坟墓定 位后,便设计在墓前塑一雕像。刘胡兰从没拍过照片,塑造这个形象,有很大的难度。王朝 闻在北京接到这一创作任务时,压力很大。
他找到胡文秀,让胡文秀详细介绍刘胡兰的外型与特征,最后将作品基本固定下来。这 时,主题思想已明确:塑出刘胡兰的精神气质——农村姑娘的朴实,尤其要塑出共产党人视 死如归的坚强。
雕塑全部完成后,王朝闻问胡文秀:“您觉得这个雕像怎么样?”
胡文秀很高兴地回答:“展。”展即方言“好。”
刘胡兰纪念馆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计划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刘胡兰牺牲十周年时开 馆。这样,雕塑的放大工作在时间上就有些紧迫了。王朝闻原想亲自放大,不料,却出现了 意外情况。
验收未满意
王朝闻先是感到胃部不适,病痛尚未解除,反右运动又开始了。北京方面让他迅速赶回 去,他决定先回去看看“风向”再说。
谁知,一回京,他便因运动而身不由己了。由于自己无法脱身,他便想出了一条“权 宜”之计:派他的学生去完成刘胡兰雕像的放大任务。
遵师命,两位学生赴山西完成了任务。验收时,负责人虽不满意,但因时间关系只好认 可了。
对这个放大了的作品,王朝闻没有任何印象。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
一九八六年,王朝闻突然决定到吕梁山走走。此时,他已是八十岁高龄了。走进阔别了 三十多年的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王朝闻缓步走近雕像,用艺术家的眼光,审视着这尊作 品……良久,他连声自言自语:“这不是我的作品!这不是我的作品!”
版画家的评语
那么,这尊雕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著名版画家力群曾写过如下文字评说此事:“我 第一次看到刘胡兰之石像就非常生气,因大异王朝闻之原作了。王之原作在强调少女之英勇 就义,而石像则强调女性之肉感,实大异其趣了。王之原作不显奶部,而石像却故意把奶刻 得丰满肥大,有如少妇,既不合十五岁少女之身躯,更背叛原作主题,有污辱英雄之罪。”
处决叛徒
“炊事员”落网
云周西村伪村长石佩怀为阎匪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是人民群众的死对头。一九四六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被刘胡兰配合区长陈德照和武工队员处死。
消息传开,驻扎在大象镇的阎匪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的头目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 行动。于是,刘胡兰等七位烈士惨遭杀害。
惨案发生后,军民义愤填膺。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日,王震将军部下的三五九旅,一举攻克了文水县城。此次行动中, 一批制造惨案的主犯被抓获并处决。此后,一些主犯陆续被抓获,但直到全国解放后,仍有 一批参与杀害刘胡兰的凶手漏网。
这些漏网之鱼包括大胡子张全宝等人。尽管他们巧妙伪装,最终仍未逃脱法网。
文水县东边,毗邻着祁县。贾令镇是祁县的一个大镇,镇上有家“万和堂”药铺。一九 四八年,祁县城解放后,“万和堂”新来了一位炊事员,此人烹调手艺虽然平平,但老实勤 快,不善言谈。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后,云周西村一位农民谈到,他在祁县见到一个人,很像杀害刘胡 兰烈士的凶犯许得胜。
凶手隐瞒罪行
那位炊事员正是阎匪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他参与屠杀刘胡兰等烈士 后,因为杀人有“功”,不久被提升为营长。一九四七年二月二日,文水县城解放时,他逃 回原籍祁县武乡村继续作恶。一九四八年,祁县县城解放,他潜伏在“万和堂”当了炊事 员。他表面佯装老实,暗中却在搞破坏活动。经群众检举,于一九五一年四月四日在祁县被 处决。
等文水公安部门赶到祁县准备对其查处时,许已在几天前被正法。
一九五○年秋,晋南稷山县出现了一个反动组织“汾南游击队”妄图颠覆人民政府。一 个叫侯雨寅的人自命为大队长。
侯是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之一。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在一次战役中,侯被我军擒 获。由于他隐瞒了密谋杀害七烈士的罪行,后被释放。正当他做着颠覆人民政权的美梦时, 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一日,被我公安机关逮捕。
就在侯雨寅被逮捕的前三天,他的同伙、杀害刘胡兰等七烈士的另一凶手大胡子张全宝 被逮捕。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在刘胡兰等七烈士遇难处,搭起了一座公审台。
两名罪犯被处死刑,立即执行!
叛徒被处决
屠杀刘胡兰的凶手相继被处决,但“究竟是谁出卖了刘胡兰”多年来一直是个疑问。由 于当时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叛徒狡猾,直到刘胡兰牺牲后十六年的一九六三年,叛徒才得到了 应有的下场。
叛徒是云周西村的石五则等人。石原是村农会秘书,过去因包庇地主段二寡妇,受到过 刘胡兰的批评。后区党委为纯洁组织,撤销了其职务并开除了其党籍。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伪村长被镇压后,大象镇恶霸、复仇队队长吕德芳等人来 云周西村摸情况时,石五则就把区长陈德照等人出卖。
一月八日,云周西村的石三槐等五人被捕,石五则也是其中之一。敌人对他名为逮捕, 实质是在保护。在这次“受审”时,他再次将刘胡兰等人全部出卖。
一月十二日,与石五则一道被捕的石三槐、石六儿与刘胡兰烈士一起牺牲,石五则却平 安回了家,这引起了公安机关和许多人的怀疑。因此,一九四七年十月,我公安机关将其抓 获。但是,由于他本人拒不承认出卖过刘胡兰,再加当时战事频繁,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周 密侦查,未获得足以证明其罪恶的证据,便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将其暂时释放。
解放后,由于受难者家属等干部群众心中疑团未释,一直向公安机关反映有关情况。一 九五八年底,公安机关对此案进行了严密侦查,终于查清此案。在法庭上,石五则百般抵 赖,但在大量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一九六三年二月十四日,石五则这个叛徒被枪决。在参与屠杀刘胡兰等烈士的罪人中, 他是最后一个受到惩处的。
(摘自《新华文摘》冯印谱、牛牧、季秀平文)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邮票上的历史—巴黎公社起义
- 下一篇:邮票上的历史—郑和下西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