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建筑>> 中国石窟

中国石窟

天梯山石窟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中国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县城南60公里祁连山麓的张义堡,开凿在天梯山断崖上。《十六国春秋·北凉录》中记载:沮渠蒙逊“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称沮渠蒙逊以寺院塔庙难免煨烬,不能长久,便决心于州南百里的山崖上开凿石窟,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广善寺碑中说:石窟“在郡东南一百三十里”。历代记载,石窟坐落的方位、里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说天梯山石窟就是“凉州石窟”。但也有人认为“凉州石窟”系泛指凉州境内诸石窟,并非专指某一石窟。
  天梯山石窟,据明正统碑记载,“诸佛之龛,二十有六”,在经历1927年大地震之后,现仅存洞窟18个,计北凉、北魏10窟,唐4窟,其余4窟皆残破。所有洞窟均经后代重修和妆銮,有的壁画重叠多达 5层。明代正统十三年,重修广善寺时,对石窟又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绘制大量明代壁画。 
  石窟形制主要有3种:①五柱型(或五塔型),洞窟平面呈横长方形,窟中偏后有中心柱,四面开龛,洞窟四隅,各有一分层方柱,形成五塔式;②中心柱型,洞窟平面呈方形,中心方柱直通窟顶,双层龛顶部四面成斜坡,形成覆斗顶;③覆斗顶型,平面呈方形,顶部覆斗藻井,三壁开龛。前2种多为北凉、北魏窟,后者多为隋、唐窟。 
  洞窟残存一些塑像和壁画。雕塑中有北魏石佛头像,北周、隋菩萨像和唐代释迦说法像。13窟系唐代造像,一铺七躯。本尊为善跏坐弥勒大像,高约26米;两侧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虽经历代重修,仍然保留着唐代风貌。第2、3窟亦为唐窟,三龛像,其中彩塑多毁于1927年地震。现存第3窟的释迦结跏像和二胁侍、第2窟的两身供养菩萨,造型匀称,面相丰润,身姿自然,以洗练的手法,表现了温静娴雅的神情,堪称唐塑杰作。 
  壁画保存不多,表层壁画多为西夏、元、明之作,在剥离重层壁画中露出了北凉、北魏、西魏和隋、唐残画。其中北凉壁画,别具风格,菩萨像直鼻、大眼、厚唇、白鼻梁、宝冠卷发,上身半裸,腰裹长裙,受西域早期壁画影响,与敦煌北凉壁画、酒泉北凉石塔线刻画和炳灵寺西秦壁画风格相近,又有凉州本土特色,具有朴拙之美。 
  1959年,修建黄羊水库。为了保护文物,甘肃省决定将天梯山石窟的壁画、塑像全部迁移,在经过详细调查、清理、记录、拍照、临摹等工作之后,将塑像、壁画及其他文物全部文秘家园到甘肃省博物馆。 

我用手机阅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