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旧时传统节日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7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六月初六为“天贶节”,俗云:“六月六晒谷秀”。书香家庭于是日曝晒书画、衣服等物,谓不生蛀虫。天津铃铛阁也于是日晒经,称“晾经会”。
夏至三庚入伏多在本月。初伏第一天,旧时自晨起即饮绿豆汤,谓不受暑。并以绿豆
汤洗幼儿,则幼儿夏日不生痱子。此日食面,称入伏面。如有雨,或称“初伏浇,末伏烧”,意谓旱兆;或云“初伏雨,伏伏雨”,意谓水大征兆。
此时已入雨季,十三日俗传为分龙兵之日,即龙有勤龙懒龙之分。这天如有雨,即为勤龙值年,为久雨之兆;不雨则为懒龙值勤,为久晴之兆。外地分龙日多为五月二十,与天津民俗异。
廿日至廿八日,为诸神寿诞日,常多雨,称连阴天。天津或谓廿八日为“秃尾巴老李”生日,必下大雨。
七月七日称“巧节”。神话故事载牛郎织女是夕于天河相会,喜鹊蒙救命之恩皆去银河搭“鹊桥”,或云小燕翻空为织女搭桥以便于牛郎与织女相会。七日晚有“乞巧会”,也称“女儿节”。七夕,设果祭,女儿罗拜月下,或浮花针于水面,观其影,曰“乞巧”;或在院中瓜棚架下月下花前引线穿针,能用线穿过针眼者,曰“乞巧”;或有用荷叶等物作承露盘者,系于庭,明日有蜘蛛在上结网者,曰“乞巧”。方法很多,不一一备载,今皆废。七夕前后数日,各剧院竞相争演“天河配” ,甚至用真牛上台,以广招徕。这些天如有小雨,则说老两口子叙别情流了眼泪。
是月有立秋日。如雨,则为秋涝之兆,称“秋洒”;不雨,则为称晴之兆,称“秋吊”。立秋日竞吃香瓜,因香瓜少了,遂改用西瓜代替,名之曰“咬秋”,谓可免腹泻。
十五日为中元节,为鬼节之一。夜幕降临,祭祖先,举行“盂兰会”。盂兰之说,或云:编竹或柳枝为盆状,内贮纸钱,以物承之,焚之,视盆倒向,以测寒温。又盂兰,佛语,意谓倒悬,救急器也。今无此习矣。天津大家善士多循例延致僧道,建醮设坛,赈济孤魂;在南运河和海河中烧法船,放荷灯,冤鬼得荷灯(莲花)可以得“脱生”。铙钹喧阗,旃檀馥郁,称为“水陆道场”。津城内外不一,尤以临近海河之河北大悲院及紫竹林之梁家园为最。月白风清之夜,香沿河放荷灯(剪纸作灯如荷,或用纸札糊如荷状灯,用西瓜皮作底托),放河中使浮水上,焚之,谓之“照冥”。意即照幽冥之苦。新凉正爽,兼之香花鼓乐,也别有风味。
八月初一朔日,如雨,则为旱兆。俗谚有:“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又云为六神日,以露水调朱砂,蘸小指,点小儿额腹,可祛百病,谓之“天灸”。
初三,为灶君生日,家户具香蜡素羞以祀灶神。
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八月节,为我国大节。节前各糕点店各式各样月饼应某地,斗新斗异。是夕,人家各有宴会,以酬佳节,称团圆饭。人常以此夜阴晴,占次年元宵阴晴。谚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正月十五)雪打灯。”此谚颇验。夜晚,月上柳梢头,比户瓶花香烛,望空顶礼,女子膜拜月下(天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称之为“斋月宫” 。天津习俗,待月上东山,设免塑像祭祀(传说月宫有白兔捣药,故月饼面上图案也有多种月中蟾兔),陈瓜果,拜月于庭,曰“圆月”。过去妇女盛妆出游,谓之“走月亮”,此俗今已无。是日以月饼相馈赠,夜祭月之后吃月饼,取人月双圆之义。
二十七日是孔子诞辰之日,旧习天津官员及文化、教育界人士,会集于东门里文庙祭祀,大礼奠献,礼仪隆重。(天津祭孔一年三次,除此日外,尚有春二月、秋八月初的丁日二祭)。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中国传统节日来历之重阳节
- 下一篇:其他节日和习俗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