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天后诞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7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天后诞不独广府地区所有,潮汕、雷州半岛等濒海地区也很兴盛,福建、台湾更甚。广府地区江河湖海纵横交错,水域广阔,又是历史上缉民繁衍的地区,故信奉天后的人很多,几乎所有的渔村都有天后宫、姑宫或妈官。原省内最大的天后庙在深圳赤湾,著名的还有三水芦苞天后宫等,多在广府方言区内。据史料记载,天后是福建蒲田循州人,生于宋代乾德年间(约968―967年),是开都巡检林愿的第六女,生日是三月初三,飞升日是二月十九,民间却以三月二十三为天后诞,三水一带渔民叫做“送大舅节”。他们说,三月二十三日前~天。必有南风起,这是大舅来给天妃贺诞;节后一天必转为北风,这是送大舅回去,风送船归。

天后诞期间,凡有天后庙的地方,必大事庆祝,特别是水上人家,至为隆重,视为一年中的大节,迎神出游,请亲友来吃饭等。有的地方虽无天后庙,但有天后像,也要礼拜祭祖,如广州河南沙园一带,颇为热闹。人们把神像送到某词堂或公共场所去供奉,诞前一天必向神占卦问卜,迎送神像或游神之时,各街坊均出仪仗、八音等,舞狮舞龙助兴。家家户户摆出香花祭品,烧香燃烛礼拜,神像过时燃放炮竹。各村口。街口、洞堂门口,亦要备祭迎驾。乡村中凡有天后庙的,均要张灯结彩,打酿庆贺,演戏酬神,有的一连演三天。最后一天以抢花炮为高潮,芦苞叫“抢炮圈”,郁南叫“抢他胆”。郁南地区主事者还于节前捉一只大蝴蝶回宫,设法让它爬上墙,说是“天后娘娘回宫”。

关于这位天后,民间传说她是一位姓林的普通渔民女儿。一天,她的哥哥和未婚夫出海捕鱼,突然遇到大风大浪。这时,她正在家中织布,纬线断了。为接纬线,她把一只木梭咬在嘴里,由于天气闷热,操作劳累,她中暑抽筋了,但口中仍紧紧咬住一只木梭。她的嫂嫂急忙给她端来一碗清水,把她救醒,姑娘醒后,一开口,含在嘴里的木梭掉了下来,据说就在这一刻,她未婚夫所驾的船就被风浪打翻了,人也给淹死了。生还的哥哥把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她,她万分悲痛,投海殉情了。后来她变成了海神,专门保护出海的船只。她经常乘着一张席子,浮游于各岛屿之间,救难济危,还协助官兵捕海盗,帮助郑成功推舟袭澎湖等等。民众把她越传越神,统治阶级也利用她来愚弄人民。明永乐七年(公元1490年)封为天妃,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0年)封为天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加封为“诚感享神”,遣官致祭,敕文纪功。广东地区海事频繁,对天后的迷信更加浓重,屈大均《广东新语》记海神临海的仪态:“天妃神灵尤异,凡渡海卒遇怪风。哀号天妃,辄有一大鸟止帆樯,少焉红光荧荧,绕舟数匝,花芬酷烈,而天妃降矣。”有的还把她和观音信仰捏合在一起,称之为“观音大后”,水上人家每条船上都供奉天后,神殿上写着“海不扬波”的横额,两边贴着“顺风顺水顺人意,得财得利得万金”的对联。神殿的供桌上还放着一把利斧,系着红绸,平时是不准动的,到了船只遇险时,用它来欢缆、斩桅、卸舵,渔民每逢出航都要上香拜天后。如今多数船中虽无明显的神殿了,但每逢诞会或船只出航,上了年纪的妇人,烧上几性香,求个好兆头,还是常有的事。她的职能,亦拓展至于人福佑;生子求财等各个方面。关于她的身世,广东民间另有一段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渔妇,生得一女,适逢狂风大作,洪水滔天,渔妇把刚生下的女婴放人瓮中,随波逐流飘流到婚州,被人收养,长大后境习水性,博晓天象,能预卜海事,救助海上遇险船只,深得民心,死后被奉为海神。这段身世,与西江水神龙母有点相似,可能是天后传说流人广东后的变异。据陈登原先生考究:“天后故事起于五代,宋初,南宋至元更有发展,此当为当时海上交通日益发展之反映。”商承祥先生早年曾作过调查,广州人的神龛中,第一位是观音,第二是北帝,第三位便是天后。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