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义证-卷第三:精華第五
【繁体中文】 作者:(春秋)左丘明 发布:2013年04月1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春秋》慎辞,谨於名伦等物者也。是故小夷言伐而不得言战,大夷言战而不得言获,中国言获而不得言执,各有辞也。有小夷避大夷而不得言战,大夷避中国而不得言获,中国避天子而不得言执,名伦弗予,嫌於相臣之辞也。是故大小不逾等,贵贱如其伦,义之正也。
大雩者何?旱祭也。难者曰: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為,阴阳之所起也。或请焉,或攻焉,何也?曰:大旱,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大甚,拜请之而已,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也,日食亦然。皆下犯上,以贱伤贵者,逆节也,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之,為其不义也。此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故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是故胁严社而不為不敬灵,出天王而不為不尊上,辞父之命而不為不承亲,绝母之属而不為不孝慈,义矣夫。
难者曰:《春秋》之法,大夫无遂事。又曰: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又曰: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又曰:闻丧徐行而不反也。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既曰进退在大夫矣,又曰徐行而不反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曰:四者各有所处。得其处则皆是也,失其处,则皆非也。《春秋》固有常义,又有应变。无遂事者,谓平生安寧也。专之可也者,谓救危除患也。进退在大夫者,谓将率用兵也。徐行不反者,谓不以亲害尊,不以私妨公也。此之谓将得其私,知其指。故公子结受命往媵陈人之妇,於鄄。道生事,从齐桓盟,《春秋》弗非,以為救庄公之危。公子遂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晋,《春秋》非之,以為是时僖公安寧无危。故有危而不专救,谓之不忠;无危而擅生事,是卑君也。故此二臣俱生事,《春秋》有是有非,其义然也。
齐桓挟贤相之能,用大国之资,即位五年,不能致一诸侯。於柯之盟,见其大信,一年而近国之君毕到,鄄幽之会是也。其后二十年之间亦久矣,尚未能大合诸侯也。至於救邢卫之事,见存亡继绝之义,而明年远国之君毕到,贯泽、阳谷之会是也。故曰亲近者不以言,召远者不以使,此其效也。其后矜功,振而自足,而不修德,故楚人灭弦而誌弗忧,江黄伐陈而不往救,损人之国而执其大夫,不救陈之患而责陈不纳,不复安郑,而必欲迫之以兵,功未良成而誌已满矣。故曰:「管仲之器小哉!」此之谓也。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誌。誌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是故逄丑父当 ,而辕涛涂不宜执,鲁季子追庆父,而吴季子释闔庐。此四者罪同异论,其本殊也。俱欺仨三军,或死或不死;俱弒君,或诛或不诛。听讼折狱,可无审耶!故折狱而是也,理益明,教益行。折狱而非也,暗理迷眾,与教相妨。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不可不以相顺,故君子重之也。
难晋事者曰:《春秋》之法,未逾年之君称子,盖人心之正也。到裡克杀奚齐,避此正辞而称君之子,何也?曰:所闻《诗》无达詁,《易》无达佔,《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仁人录其同姓之祸,固宜异操。晋,《春秋》之同姓也。驪姬一谋而三君死之,天下之所共痛也。本其所為為之者,蔽於所欲得位而不见其难也。《春秋》疾其所蔽,故去其正辞,徒言君之子而已。若谓奚齐曰:嘻嘻!為大国君之子,富贵足矣,何必以兄之位為欲居之,以到此乎云尔。录所痛之辞也。故痛之中有痛,无罪而受其死者,申生、奚齐、卓子是也。恶之中有恶者,己立之,己杀之,不得如他臣之弒君者,齐公子商人是也。故晋祸痛而齐祸重。《春秋》伤痛而敦重,是以夺晋子继位之辞与齐子成君之号,详见之也。
古之人有言曰:不知来,视诸往。今《春秋》之為学也,道往而明来者也。然而其辞体天之微,故难知也。弗能察,寂若无;能察之,无物不在。是故為《春秋》者,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而博贯之,则天下尽矣。鲁僖公以乱即位,而知亲任季子。季子无恙之时,内无臣下之乱,外无诸侯之患,行之二十年,国家安寧。季子卒之后,鲁不支邻国之患,直乞师楚耳。僖公之情非輒不肖而国衰益危者,何也?以无季子也。以鲁人之若是也,亦知他国之皆若是也。以他国之皆若是,亦知天下之皆若是也。此之谓连而贯之。故天下虽大,古今虽久,以是定矣。以所任贤,谓之主尊国安。所任非其人,谓之主卑国危。万世必然,无所疑也。其在《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夫鼎折足者,任非其人也。覆公 者,国家倾也。是故任非其人而国家不倾者,自古到今未尝闻也。故吾按《春秋》而观成败,乃切 於前世之兴亡也。任贤臣者,国家之兴也。夫知不足以知贤,无可奈何矣。知之不能任,大者以死亡,小者以乱危,其若是何邪?以庄公不知季子贤邪?安知病将死,召而授以国政。以殤公為不知孔父贤邪?安知孔父死,己必死,趋而救之。二主知皆足以知贤,而不决,不能任。故鲁庄以危,宋殤以弒。使庄公早用季子,而宋殤素任孔父,尚将兴邻国,岂直免弒哉。此吾所 而悲者也。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春秋繁露义证-卷第四:王道第六
- 下一篇:春秋繁露义证-卷第三:玉英第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