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史部>> 政书类

政书类

唐律疏议附录-滂喜斋藏书记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5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宋刻唐律疏义三十卷,题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长孙无忌等撰。
  孙刻此书,据影元泰定本,每卷后附纂例、释文,元王元亮所编也,此本无之。卷二「犯十恶、故杀人、反逆缘坐」条,「理务疏通」「疏」字下注云「犯宣祖上一字庙讳,改為疏」,孙所据本竟改作「宏」,以此证之,此本為宋槧无疑矣。元本有无名氏序云:「此山貰冶子治经之暇,得览金科,遂為释文,以辨其义。」此山貰冶子未详何人?顾涧苹云:「第十七卷『出继同堂即不合缘坐』下有云『释曰:出继,谓伯叔父及兄弟之子、己之子内有出继同宗者;同堂,谓伯叔父之子,今俗呼為亲堂兄弟者』。第廿六卷『或注冷热迟驶』下有云『疏吏反』。第廿八卷『即停家职资』下有云『停家职资,谓前职前官』。皆所谓此山貰冶子释文,而王元亮重编删併有未尽也。」今检此刻,顾举三条,一一在内;惟前一条谓伯叔父至亲堂兄弟者三十五字,内「兄弟」之下脱「子」字。误作正文,并无「释曰出继」四字,亦旧注耳,非此山貰冶子释文也。其有「释曰」字者,元人妄增,顾氏引以為证,误矣。又,孙刻目廿二斗讼下注云「凡一十六条」,此作「十五条」,盖少「殴兄姊弟妹」一条,然卷中实有之,疑是后人羼入而未改其目,及元人覆刻,则并其目增之,非有宋刻,末由辨其误也。又,卷廿三「告小事虚诬」、「告人流罪引虚」二条,孙目误倒。其他异同,不悉著。每叶十八行,行十八字,楮墨精好,大字悦目,旬為宋槧之上乘。孙氏影钞祖刻,季沧苇有一本,今归虞山瞿氏。使见此刻,走且僵矣。(录自四部丛刊本)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