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五 封建考六
【繁体中文】 作者:(宋元)马端临 发布:2016年05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秦楚之际诸侯王
秦制,侯以下二十等爵,罢封建。
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二十彻侯(彻侯金印紫绶,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後避汉武帝讳,乃改曰通侯,或曰列侯),十九关内侯(虽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以为号。刘昭曰:"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如淳释曰:"列侯出关就国。侯但爵其身,有家累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又有伦侯,建成侯赵亥、武信侯冯无择是也。但有封名,而无食邑),十八大庶长(刘昭曰:"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者将军也,所将庶人更卒,故以为名。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裨也),十七驷车庶长(言乘驷马之车而为众庶之长),十六大上造(言皆主上造之士),十五少上造,十四右更(言主预更率,部其役事),十三中更,十二左更,十一右庶长(言为众列之长),十左庶长,九五大夫(大夫之尊者也。刘昭曰:"自公七至五大夫,皆军吏也。")八公乘(言得乘公家之车也。刘昭曰:"自吏民爵不得过公乘,则公乘者得贳与子君若同产。然则公乘者,军吏之爵最尊者。"),七公大夫(与下同),六官大夫(加官者,示稍尊也,亦谓之国大夫),五大夫(列位从大夫),四不更(言不预更率之事),三簪褭(以组带马曰褭。簪褭者,主饰此马),二上造(造,成也。言有成命於上),一公士(言有爵命,异於士卒。刘昭曰:"步卒之有爵为士者也。"战国之际,秦项之间,权设班宠,有加赐邑君者,盖假其位号,或空受其爵耳。则田婴为靖郭君,白起为武安君,魏冉弟为华阳君,秦昭王弟为泾阳君,及高陵君蔡泽为刚成君。其後项梁为武信君,陈馀为成安君,李左车为广武君之类是也。至汉尚多,盖封爵之外,别加美号也)。
秦爵二十等起於孝公之时,商鞅立此法以赏战功。
按古之所谓爵者,皆与之以土地,如公侯伯子男以至附庸及孤卿大夫,亦俱有世食禄邑。若秦法则惟彻侯有地,关内侯则虚名而已,庶长以下不论也。始皇遣王翦击楚,翦请美田宅甚众,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然则秦虽有彻侯之爵,而受封者盖少。考之於史,惟商鞅封商、於,魏冉封穰侯,范雎封应侯,吕不韦封文信侯,嫪毐封长信侯。及始皇既称皇帝,东游海上,至琅琊,群臣议颂功德,惟列侯武成侯王离、通武侯王贲、伦侯(《索隐》曰:"爵卑於列侯,无封邑者。伦,类也。亦列侯之类。")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无择,如是者不数人而已。然鞅、冉、不韦、偫皆身坐诛废,雎虽幸善终而亦未闻传世,王离以下俱无闻焉。盖秦之法未尝以土地予人,不待李斯建议而後始罢封建也。
始皇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族疏远,相攻击如仇,仇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赋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秦既并天下,丞相绾请分王诸子,廷尉斯请罢封建,置郡县,始皇从之。自是诸儒之论封建、郡县者,历千百年而未有定说,其论之最精者,如陆士衡、曹元首则主绾者也,李百药、柳宗元则主斯者也。二说互相排诋,而其所发明者,不过公与私而已。曹与陆之说曰:"唐、虞、三代公天下以封建诸侯,故享祚长;秦私天下以为郡县,故传代促。"柳则反之曰:"秦公天下者也。"眉山苏氏又从而助之曰:"封建者,争之端,乱之始,篡杀之祸,莫不由之。李斯之论当为万世法。"而世之醇儒力诋之,以为二氏以反理之评、诡道之辨而妄议圣人。然则後之立论者,宜何从以封建为非邪?是帝王之法,所以祸天下後世也。以封建为是邪?则柳、苏二子之论,其剖析利害,指陈得失,莫不切当,不可废也。愚尝因诸家公私之论而折衷之曰:"封建、郡县皆所以分土治人,未容遽曰此公而彼私也。然必有公天下之心,然後能行封建,否则莫如郡县;无公天下之心,而欲行封建,是授之以作乱之具也。"呜呼,封建之难行久矣,盖其弊不特见於周、秦之际,而已见於三代之初。何也?昔者唐虞之世,建国至众也。天子巡狩而诸侯述职,然後"敷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唐",《书》之所载如此而已,不闻其争土地以相侵伐,干王略以勤六师也。舜之时,蛮夷尝猾夏矣,而命皋陶以修五刑五流之法;有苗尝弗率矣,虽命禹以徂征,卒之以舞千羽而格,则是亦不战而屈之也。夫蛮夷、有苗皆要荒之外,王政所不加者也,而士师足以治之,不战足以服之,则当时四岳十二牧所统之国,其谨侯度以奉其上,而不勤征讨也审矣。又安得如柳氏所谓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後有兵;如苏氏所谓争之端而乱之始乎?所以然者,何也?则尧舜公天下之心,有以服之也。盖尧在位七十载,询於众庶,以帝位授之舜;舜在位三十有三载,询於众庶,以帝位授之禹。而当时之众建诸侯也,有德者爵之,功加於民者爵之,尧舜无容心也。居天下之上而与天下之贤,且能者分治之,逮其倦勤,则必求天下之有圣德者而禅之。夫惟天子不以天下自私,而後诸侯不敢以其国自私,是以虽有土地之广,人民之众,甲兵之强,其势足以为乱而莫不帖服於其下,如臂指之相使,以为当然。是则唐虞以公天下之心行封建,而当时封建所以无敝也。盖家天下自夏始,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王室自周始,二者皆圣人随时制变以纲维,斯世未容以私议之也。然上视尧舜则少褊矣。故封建之敝,始於夏而成於周。是以禹一传而启有有扈氏之征,再传而仲康有羲、和之征。夫以天子而征诸侯,诸侯弗率而上干天子之征,禹之前无有也,而始於有扈。夫有扈之罪曰"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而已。羲、和之罪曰"沈湎於酒,畔官离次"而已。二罪者以法议之,则诛止其身,而二人生於汉世,则一廷尉足以定其罪矣。而启与仲康必命六师以征之者,则必恃其土地、甲兵,不即引咎而悍然以抗其上矣。《书》纪其事曰大战,曰徂征,而观其誓师之辞,有不用命之戮焉,有爱克厥威之戒焉,歼渠魁、释胁从之令焉,则兵师之间,所伤众矣。夫治一人之罪而至於兴师,使无辜之人受用兵之祸,则封建之敝也,故曰已见於三代之初,此之谓也。夫有扈、羲、和之罪,虽王政所必讨,而比之猾夏则有间矣。舜之时,士师明刑,足以正蛮夷猾夏之罪,而启、少康之时,非天子总六师,不足以治诸侯怠慢沈湎之过,则可以见当时诸侯擅其富强,非文告刑禁之所能诘也。自是而後,天子私其天位,而世守之诸侯亦私其国之土地、甲兵而擅用之。幸而遇贤圣之君,德足以怀,而威足以制,则犹可摄服,而其中衰之际,人心未离,而诸侯先叛之。至於周列五等邦,群后虽曰亲贤并建,而终不以异姓先诸姬。文昭武穆之封遍於天下,封建之法益详,经制益密而示人益褊矣。是以夏商有国数百年苟未至於桀、纣之暴,犹足以制宇内而朝诸侯,而周数传而後,即有末大不掉之忧。故景王之责晋曰:"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藩屏王室,亦其废队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而李斯之说亦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周天子弗能禁也。"然则其效可睹矣。盖时不唐虞,君不尧舜,终不可复行封建。谓郡县之法出於秦而必欲易之者,则书生不识变之论也。夫置千人於聚货之区,授之以挺与刃,而欲其不为夺攘矫虔,则为之主者必有伯夷之廉,伊尹之义,使之靡然潜消其不肖之心而後可。苟非其人,则不若藏挺与刃,严其捡制,而使之不得以逞。此後世封建之所以不可行,而郡县所以为良法也。而王绾、淳于生之徒乃欲以三代不能无敝之法,使始皇行之,是教盗跖假其徒以利器而与之共处也,则亦不终日而刃劘四起矣。或曰禹之传子,周之封同姓,皆圣人之经制也,而子顾妄议其私天下而以为劣,於唐虞何哉?曰:世之不古久矣,圣人不能违时,不容复以上古之法治之也。而世固不能知圣人之心也。《记》曰:"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然则殷周岂果劣於虞夏乎?而或畔或疑,起於誓会者,以时人之不皆圣人也。《礼运》载夫子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而继之以:"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以为大同。"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继之以:"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以为小康。然则官天下与家天下者其规模之广隘,治效之优劣,虽圣人不能比而同之矣。《万章》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传於贤,而传於子。"而孟子累数百言辨之,以为皆天也。然则知禹之传子非私者,千载而下一孟子而已,岂可复望之当时诸侯乎?《世本》称:"有扈氏以尧舜传贤,而禹传启,故启立而不服,遂征之。"然则非愚之臆说也。(或曰:"子谓唐虞以前,诸侯无战争侵夺之事,然则涿鹿、阪泉非欤?既取其事列於封建之前,则与此论自为牴牾矣。"曰:"《黄帝纪》乃太史公取传记百家之言。孔子定《书》断自唐虞,三皇之事,若亡若存。传记所载,姑采之以广异闻耳。至於立论,当以六经所取为断。")
秦、楚之际起兵自立者凡六国。
楚 陈胜,阳城人。为闾左戍屯长,屯大泽乡。二世元年七月,起兵於蕲,据陈自立为王,号张楚。至二年十二月兵败,其御庄贾杀陈王以降。自起兵至亡凡六月,秦以十月为岁首,二年十二月,乃建亥之三月也。襄疆,陈涉既起兵,令苻离人葛婴徇地。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婴至东城,立疆为楚。後闻陈王己立,因杀襄疆。景驹,陈王初立时,陈人秦嘉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今海州),自为大司马。二世二年正月,嘉闻陈王兵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兖州县)。三月,项梁击秦嘉,嘉军败,死。景驹走,死梁地。义帝,秦二世二年三月,范增说项梁立楚後,梁求得楚怀王孙心於民间,六月,立以为楚怀王,都盱眙。汉王九年正月,项羽尊怀王为义帝,徙於江南,都郴。二年,项羽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自立至弑,凡二年零四月。
赵 武臣,陈人。为陈王将军,将兵徇赵,下赵七十馀城,二世八月,自立为赵王。二年十一月,其将李良袭邯郸,杀赵王。自立至亡,凡五月。赵王歇,李良既杀武臣,张耳、陈馀收赵散兵击良,败之。二世二年春正月,耳、馀立歇为赵王。汉元年,项羽徙歇为代王,以张耳为常山王,分赵为二。陈馀击耳,耳败走归汉,迎赵王於代,复为赵王。汉三年,韩信、张耳击赵,禽王歇。自立至亡,凡三年零九月。
燕 韩广,赵人,为赵王武臣将兵徇燕。二世元年九月至蓟,自立为燕王。汉王元年正月,项羽分燕为二,徙广为辽东王,都无终;以臧荼为燕王。广不肯徙,臧荼杀广,并其地。自立至亡,凡二年零十一月。
齐 田儋,故齐王族。二世元年九月,陈王令将周市徇地王狄,儋因杀狄令,自立为齐王,发兵击周市。市还。二年六月,章邯击魏,儋救魏,邯大破齐、魏军,杀儋田荣收儋。馀兵走东阿。齐人立故齐王建弟假为王,荣逐假立儋子市为王。汉王元年正月,项羽分齐为三,徙市为胶东王,都即墨。六月,田荣杀市而自立,并取三齐之地。二年,项王北击齐,齐王荣战败死。项王复立田假为齐王,荣弟横立荣子广为王,攻田假。假走死,横复定三齐之地。四年,韩信袭破齐,虏王广。自儋至广凡四传,共六年。
魏 甯陵君咎本魏公子。在陈。二世元年九月,陈王将周市徇地至魏。魏地已定,乃迎咎於陈,立为魏王。二年六月,章邯击破魏,咎自杀。其弟豹亡走楚,楚怀王与豹兵,复徇魏地。九月,豹自立为王,都平阳。汉王元年正月,项羽自取梁地,徙豹为西魏王,王河东。二年八月,韩信击魏虏豹。凡二传四年。
韩 横阳君成本,韩诸公子。二世二年六月,项梁已立楚怀王,张良说梁立韩後,谓成最贤,乃立为韩王,西略韩地得数城。汉王元年十月,从项羽略地入关。二年,羽分韩为河南,令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羽以韩王成无功,故不遣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穰侯,已又杀之。自立至亡凡三年。
项王所立诸侯王凡十四国。
楚 汉元年正月,项羽分天下,王诸将,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五年十二月,汉灭之。自立至灭凡四年。
雍 秦将章邯降项羽,羽立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邱。汉二年二月,汉王取雍地,杀邯。自立至亡凡一年零五月。
塞 长史司马欣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於项梁,故羽立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汉元年八月,汉王袭雍,遣诸将略地,塞王欣降。自立至亡凡七月。
翟 秦都尉董翳本劝章邯降楚,故羽立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汉元年八月,汉王遣兵至咸阳,翟王翳降。自立至亡凡七月。
河南 瑕邱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羽分韩地立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汉二年十月,河南王申阳降汉,为河南郡。自立至亡几九月。
殷 赵将司马卬定河南,数有功,故羽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二年春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自立至亡凡十四月。
常山 羽以赵相张耳素贤,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治襄国。汉二年十月,陈馀以赵兵与齐共袭常山王张耳。败走归汉。自立至败凡九月(後汉以耳为赵王)。
九江 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羽立布为九江王,都六。汉三年十一月,使谒者随何说布叛楚,间行归汉。楚收九江兵,杀布妻子。自立至归汉凡一年零十月。
衡山 番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羽立芮为衡山王,都邾。项籍死,高祖以芮将梅絹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二年薨,谥文王。成王臣 哀王回 共王例 靖王差,孝文後七年薨,无子国除,凡五传共五十年。
临江 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故羽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汉三年八月薨,子尉嗣。五年,汉既定天下,尉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尉。凡再传共五年。
燕 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羽立荼为燕王,都蓟。五年,汉既诛项籍,荼反,使卢绾、刘贾击荼取燕。自立至亡凡五年。
齐 齐将田都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羽立都为齐王,都临菑。五月,田荣发兵距击田都,都亡走楚。荣取齐地为王。自立至亡凡五月。
济北 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六月,田荣遣彭越击杀安,并其地。自立至亡凡六月。
韩 项羽既杀韩王成,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时汉元年八月也。二年十月,汉以韩襄王孙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击韩王昌於阳城,昌降。自立至亡凡三月。
○西汉异姓诸侯王
高帝所立异姓诸侯王凡八国
韩 二年,汉既取韩王昌地,十一月,立韩襄王孙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汉王。五年,与信剖符王颍川。六年,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信请治马邑,从之。秋,匈奴入寇,信以马邑降匈奴。七年,上自击破之,信亡走匈奴。自立至亡凡五年。
赵 常山王张耳为陈馀所击,败走归汉。四年十一月,立耳为赵王。五年薨,谥景王。子敖嗣。九年,坐贯高反,降为宣平侯。凡再传六年。
淮南 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楚收其兵,取其地。四年七月,立布为淮南王,都六。十一年夏谋反,兵败灭。自立至亡凡八年。
齐 韩信既取齐,请为假王。四年春二月,立信为齐王。五年,平项籍,徙信为楚王,都下邳。六年,人言信谋反,执之,降为淮阴侯。复坐诛。自立至执凡二年。
梁 彭越为梁相国,定梁地。汉五年,以睢阳以北至榖城封越为梁王,都定陶。十一年,人告越反,废为庶人。後诛之。自立至亡凡六年。
燕 卢绾从击项籍,籍亡,击燕王臧荼,破之。五年九月,立绾为燕王,十二年,绾反,亡入匈奴。自立至亡凡七年。
闽越 汉五年,以闽越王无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封为闽越王,王闽中地,传郢丑 馀善。武帝元封元年,馀善反,汉遣兵诛之,取其地。自受汉封至亡凡四传九十二年。
南粤 汉十一年,遣陆贾立南海尉赵佗为南粤王,与剖符通使,使和辑百粤。传胡 婴齐 兴 建德。武帝元鼎六年,粤相吕嘉以粤反,汉遣兵击灭之。自受汉封至亡,凡五传八十五年。
吕后立异姓吕氏王及所名孝惠子王凡八国
吕 周吕侯吕泽以客从高祖定三秦,子台嗣为侯。高后元年,以兄子吕台为吕王,割齐济南郡为吕王奉邑,二年薨。子嘉嗣,六年,坐骄恣废。自立至废,再传凡六年。
梁 高后称制六年,以吕台弟洨侯产为吕王。七年,徙为梁王。八年,吕后崩,作乱,周勃等诛之。自立至诛凡三年。
赵 高后称制七年,以建城侯吕释之子禄为赵王。八年,吕后崩,作乱,周勃等诛之。自立至诛凡二年。
燕 高后称制八年,冬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通为燕王。其年九月,吕后崩,诸吕谋乱,坐诛。
淮阳 高后称制元年,立所名孝惠子强为淮阳王(如淳曰:"《外戚恩泽侯表》言强等皆吕氏之子也。")。五年,强薨,谥曰怀,以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八年,高后崩,大臣诛诸吕,立文帝。武坐非孝惠子诛。自立至诛凡再传八年。
恒山 高后称制元年,立所名孝惠子不疑为恒山王,二年,不疑薨,谥曰哀,更立襄城侯山为恒山王,更名义。四年,以恒山王为帝,更名弘,以轵侯朝为恒山王(武、弘、朝亦所立名孝惠子,先封侯)。八年,高后崩,文帝立,坐非孝惠子诛。自立至诛凡三传八年。
济川 高后称制七年七月,立所名孝惠子平昌侯太为济川王。八年九月,文帝即位坐非孝惠子诛。
按:吕后剿除高皇侧室之子,三赵王皆不得其死,齐、代仅免,而独以其外孙张后之故。取他人子名为孝惠子,嗣帝位者二人,封王者五人,何其多也?然少帝稍长,则衔杀母之冤,坐废以死;强、不疑亦皆夭折;弘、朝、武、太皆见诛於事久论定之後。所谓非所据而据焉,不有天刑,必有人祸,竟何益哉?
鲁 高后称制元年,封鲁元公主子张偃为鲁王。八年诛诸吕,坐废为侯。自立至废凡八年。
汉初,诸侯王其颠末,见於太史公《秦楚之际月表》及班孟坚《异姓诸侯王表》。然有自立者,陈涉、武臣之徒是也;有为项王所立者,三秦、常山、九江之类是也;有高帝所立者,韩、彭之徒是也;有吕后所立者,禄、产及所名孝惠子是也。楚一也而有陈涉焉,有襄疆、景驹焉,有怀王焉,有项羽焉,有韩信焉。盖八年之间,楚凡五易姓也。赵一也而有武臣焉,有赵歇焉,有张耳焉,有吕禄焉,盖二十九年之间,赵凡四易姓也。燕一也而有韩广焉,有臧荼焉,有卢绾焉,有吕通焉,盖三十年之间,燕凡四易姓也。韩一也而有韩成焉,有郑昌焉,有韩信焉,盖四年之间,韩凡三易姓也。马、班二表只以各国谱其年世,而於其受封之异,易姓之殊,稍欠分别。故今叙秦、楚之际所立者六国,项王所立者十四国,高帝所立者八国,吕后所立者八国,而於五楚、四燕、四赵、三韩,叙其受封之本而各稽其兴废之岁月焉。又有亡而复封者,如张耳,项羽初封为常山王,後失国,汉再封为赵王;英布,项羽初封为九江王,後失国,汉再封为淮南王。盖人同而国异,凡再受封,故亦分而二之。至吴芮之自衡山王为长沙王,韩信之自齐王为楚王,则元未尝失国,再封不过迁徙,故不复再著云。
○西汉同姓皇子诸侯王
高祖昆弟子孙为王者凡二十国
楚 元王交,高祖同父少弟,从帝起兵入武关。六年,既废楚王信,分其地为二国,封交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二十三年薨,夷王郢客嗣。四年薨,子王戊嗣。立二十一年,谋反,兵败自杀。景帝立宗正平陆侯礼(元王宠子)奉元王後,是为文王。三年薨,子安王道嗣。二十二年薨,子襄王注嗣。十四年薨,子节王纯嗣。十六年薨,子延寿嗣。立三十二年,有罪,自杀,国除。楚凡八传一百三十五年。
代 高祖兄仲,六年,以雲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封为代王。七年,为匈奴所攻,弃国自归,废为郃阳侯。子濞、黥布反时,以沛侯为骑将,从破布军,乃立濞为吴王,王东阳、章郡、吴郡三郡五十三城。景帝三年谋反,兵败死,国除。代二年,吴四十二年。
齐 悼惠王肥,高祖微时外妇之子。六年,以七十城封肥为齐王。立十三年薨,子哀王襄嗣。立十一年薨,子文王则嗣。立十四年薨,无子,文帝怜悼惠王適嗣乏绝,乃分齐为六国,尽立前所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为王,杨虚侯将闾为齐王。立十一年,吴、楚反,坐阴通谋,自杀,谥孝王。景帝愍其无罪,复封其太子寿,是为懿王。二十三年薨,子厉王次昌立。四年为主父偃所构,自杀,无子,国除。齐凡六传七十六年。
城阳 景王章,悼惠王子也,以朱虚侯入宿卫。孝文二年,以诛诸吕功,割齐一郡封章为城阳王。二年薨,子共王喜立。三十三年薨,子项王延立。二十六年薨,子敬王义嗣。九年薨,子惠王武立。十一年薨,子荒王顺立。四十六年薨,子戴王恢嗣。八年薨,子孝王景嗣。二十四年薨,子哀王雲嗣。一年薨,无子,国绝,成帝复封雲兄俚为城阳王,王莽时绝。城阳凡十传一百八十六年。
济北 东牟侯兴居,齐悼惠王子。高后时入宿卫,与大臣迎立文帝。二年,割齐一郡封兴居为济北王。三年,谋反,兵败自杀。上悯济北王逆乱自灭,十五年,分齐为六国,尽封悼惠王诸子,复以安都侯志为济北王(亦悼惠王子)。复徙王菑川,地北齐。志立三十六年薨,谥懿王,子靖王建嗣。二十年薨,子项王遗嗣。三十五年薨,子思王终古嗣。二十八年薨,子考王尚嗣。五年薨,子孝王横嗣。三十一年薨,子怀王交嗣。六年薨,子永嗣,王莽时绝。济北兴居一年,懿王志以下八传一百七十四年。
济南 扐侯辟光,齐悼惠王子。孝文十五年,分王济南。孝景三年,同吴、楚反,坐诛,国除。凡十一年。
菑川 武城侯贤,齐悼惠王子。孝文十五年,分王菑川。孝景三年,同吴、楚反,坐诛,国除。凡十一年。
胶东 白石侯雄渠,齐悼惠王子。孝文十五年,分王胶东。孝景三年,同吴、楚反,坐诛,国除。凡十一年。
胶西 平昌侯卬,齐悼惠王子。孝文十五年,分王胶西。孝景三年,同吴、楚反,坐诛,国除。凡十一年。
班固赞曰:"悼惠之王齐,最为大国。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惩秦孤立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镇天下。时诸侯得自除御史大夫群卿以下众官,如汉朝,汉独为置丞相。自吴、楚诛後,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张晏曰:"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师古曰:"皆新制律令之条也。左官,解在《诸侯王表》。附益,言欲增益诸侯王也。")。其後诸侯唯得衣食租税,贫者或乘牛车。"
文帝六年,梁太傅贾谊上疏曰:"夫树国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後,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耶?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黄帝曰:'日中必彗,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而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殃旤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後世将如之何?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长沙乃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如此则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後世颂圣。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後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盭。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偪天子,臣故曰:"非病瘇也又苦〈足炙〉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按:孝文之时,山东之国,齐七十二城,楚四十城,吴五十城,晁错所谓封三庶孽,分天下半是也。三国之中,齐为尤大,悼惠王复子多而材。吕氏之乱,哀王襄欲举兵西向,则关中为之震恐,且有自帝之谋。其弟朱虚、东牟且将为内应,幸诸吕已诛,文帝正位,而其谋遂寝。然则帝即位之後,诸侯之势疏而逼,地大而可忌者,莫如齐吴楚而齐、尤、楚,而齐帝尤甚,帝之虑岂不及此?故虽尽复吕后所夺齐地,而即割其二郡以王城阳、济北,逮济北以构逆诛,文王绝世,则尽以齐地分王悼惠之六子,即贾谊所谓"各受其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天子无所利焉"者也。及孝景之时,吴、楚为逆,悼惠王之子孙所谓六王者,皆预其谋,然俱以国小兵弱,故齐与济北虽预密谋而终不敢发,胶东、胶西、济南、菑川仅能出兵围齐,及汉兵出,则各已溃散。吴、楚既无钜援,宜其速败。使齐地不早分,以一壮王全据七十二城之甲兵,与吴、楚合从西向,汉之忧未艾也,孰谓谊言不见用,而文帝为无谋哉?
荆 将军刘贾,高祖从父弟,为将有功,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东阳,今下邳。鄣,丹阳。吴郡,会稽也)五十三县立贾为荆王。十一年,黥布反,击荆,贾弗胜,为布所杀。无後,国除。荆凡六年。
淮南 厉王长,高祖少子。十一年,淮南王布反,上击灭之,乃立长为淮南王。文帝六年,坐故反,废死。十二年,上分淮南故地立厉王三子,以阜陵王安为淮南王。武帝元狩元年,坐谋反,自杀。国除为九江郡。淮南凡再传,长二十二年,安四十二年,共六十四年。
衡山(後为济北)安阳侯勃,淮南厉王子。文帝十二年,分淮南地,以勃为衡山王。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书招勃,勃不应,景帝嘉之,徙为济北王。立十四年薨,谥贞王,子式王胡嗣。五十四年薨,子宽嗣。十二年,有罪,自杀。国除为泰山郡北安县。衡山凡三传共八十年。
庐江(後为衡山)阳周侯赐,淮南厉王子。文帝十二年,分淮南地,以赐为庐江王,後徙为衡山王。立三十三年,坐谋反,自杀。
赵 隐王如意,高帝子。九年立。凡四年为吕太后所杀,亡後。
共王恢,高帝子。十一年,诛彭越,立恢为梁王。立凡十六年,高后七年,徙王赵,其年自杀,无後。
幽王友,高帝子。十一年,立为淮阳王。赵隐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王赵。立十年幽死。孝文即位立,幽王子遂为赵王。立二十六年,孝景时,与吴、楚谋反败,自杀,国除。赵凡四王五十六年。
河间 文帝二年,以赵之河间郡立赵幽王次子辟疆为河间王,立十三年薨,谥文王,子哀王福嗣。一年薨,无子,国除。河间再传凡十四年。
燕 灵王建,高帝子。十一年,燕王卢绾亡入匈奴。明年,立建为燕王。立十五年薨,吕后杀其子,无後。
琅琊(後为燕)营陵侯刘泽,高祖从祖昆弟也。以击陈豨有功,高后七年,封为琅琊王。文帝元年,徙泽为燕王,复以琅琊归齐。二年薨,谥敬王,子康王嘉嗣。九年薨,子定国嗣位。四十二年有罪,自杀,国除。凡三传五十三年。
文帝子孙为王者凡七国
代(後为梁)孝王武,景帝同母弟。孝文二年,立为代王。十二年,徒为淮阳王。十三年,徙为梁王。立三十五年薨,景帝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太子买嗣。十年薨,子平王襄嗣。立四十年薨,子项王无伤嗣。十一年薨,子敬王定国嗣。四十年薨,子夷王遂嗣。六年薨,子荒王嘉嗣。十五年薨,子立嗣。二十七年,元始中,坐与平帝外家卫氏交通,王莽奏废为庶人,自杀,国除。梁凡八传一百八十四年。
太原(後为代)孝王参,文帝诸姬子。二年,封太原王。四年,徙为代王,并得太原,都晋阳如故。十七年薨,子共王登立。二十九年薨,子刚王义立。元鼎中,徙代王清河。四十年薨,子顷王汤立。二十四年薨,子牟立,三年坐淫乱,废为庶人,国除。凡五传一百一十三年。元始二年,封孝王元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立七年,王莽时绝。
梁 怀王楫,文帝少子。二年,封梁王,立十年,入朝堕马死,无子,国除。
文帝十一年,贾谊上疏曰:"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势,不过一传再传,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强,汉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以为藩捍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淮阳、代二国耳。代,北边匈奴,与强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而淮阳之比大诸侯,仅如黑子之著面,適足以饵大国而不足以有禁御。方今制在陛下,制国而令子適足以为饵,岂可谓工哉!臣之愚计,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後,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於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陛下高枕,终无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当今恬然,適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後,陛下且见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祸,难以言智。苟身无事,畜乱速旤,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後,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宁,不可谓仁。"帝於是从谊计,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馀城。
先公曰:"谊之意甚勤,而谋甚忠矣。虽然,此不过以亲疏为强弱耳。疏者难防,亲者可倚,固也。然今日之疏,本前日之亲,今日之亲,又他日之疏也。不以德义相维,而专以亲戚相制,岂得为万世之良策乎?亲以宠裕鄩蛴秩缰昜危 高皇帝立诸子,一传文帝,而高帝诸子已足为文帝忧,帝又专以大城名都畀其子孙,将不复为後人忧乎?"
济川 垣邑侯明,梁孝王次子。孝王薨,景帝分梁立明为济川王。立七年,有罪,废为庶人,国除。
济东 彭离,梁孝王子。孝王薨,分梁地王之。立二十九年,有罪,废为庶人,国除。
山阳 哀王定,亦梁孝王子。孝王薨,分梁地王之。立九年薨,无子,国除。
济阴 哀王不识,亦梁孝王子。孝王薨,分梁地王之。立二年薨,无子,国除。
景帝子孙为王者凡十七国
河间 献王德,景帝子。二年封,立二十六年薨,子共王不害嗣。四年薨,子刚王堪嗣。十二年薨,子顷王授嗣。十七年薨,子孝王庆嗣。四十三年薨,子元嗣。十七年,坐淫乱残贼废,国除。成帝建始元年,立元弟良为河间王。二十七年薨,谥惠王,子尚嗣,王莽时绝。凡八传百六十年。
临江 哀王阏,景帝子。二年封,立三年薨,无子,国除。
闵王荣,景帝子。前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岁废为临江王,坐侵庙僡地,自杀,无子,国除。
鲁 恭王馀,景帝子。前二年封为淮阳王。吴、楚反破後,徙王鲁。立二十八年薨,子安王光嗣。四十年薨,子孝王庆忌嗣。三十七年薨,子顷王劲嗣。二十八年薨,子文王晙嗣。十八年薨,无子国除。哀帝建平三年,立顷王子晙弟闵为鲁王,王莽时绝。凡六传一百六十四年。
江都 易王非,景帝子。以前二年立为汝南国吴、楚反,讨平之,徙王江都治故吴国。二十七年薨,子建嗣。六年,坐淫乱,残酷不道,自杀。国除为广陵郡。
胶西 于王端,景帝子。以前三年封立,四十七年薨,无子。国除为胶西郡。
赵 敬肃王彭祖,景帝子。以前二年封广川王。赵王遂反破後,徙王赵。立六十三年薨。子顷王昌嗣。十九年薨,子怀王尊嗣。五年薨,无子,国绝二岁。宣帝立尊弟高为哀王。数月薨,子共王充嗣。五十六年薨,子隐嗣。十九年,王莽时绝。凡六传一百六十二年。
平千(今广平)武帝以亲亲故,立赵敬肃王小子偃为平千王,十一年薨,为顷王,子缪王元嗣。二十五年薨,有司奏其罪,国除。凡再传三十六年。
中山 靖王胜,景帝子。以前三年封,立四十三年薨,子哀王昌嗣。一年薨,子康王昆侈嗣。二十一年薨,子顷王辅嗣。四年薨,子宪王福嗣。十七年薨,子怀王循嗣。十五年薨,无子,绝四十五岁,成帝鸿嘉二年复立宪王弟孙利乡侯子雲客为广德夷王。二年薨,无子,绝十四岁,哀帝复立雲客弟广汉为广平王。四年薨,无後,平帝元始元年,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奉靖王後。立九年,王莽时绝。凡九传一百一十六年。
长沙 定王发,景帝子。前三年封,二十八年薨,子戴王庸嗣。二十七年薨,子顷王鲋鮈嗣。十七年薨,子刺王建德嗣。三十四年薨,子炀王旦嗣。二年薨,无子绝。元帝初元三年立旦弟宗,是为孝王。五年薨,子鲁人嗣。四十八年,王莽时绝。凡七传一百六十一年。
广川 惠王越,景帝子。以中二年封,十三年薨,子缪王齐嗣。四十四年薨,子去嗣立。二十二年坐残酷废,自杀国除。後四岁,宣帝复立去兄文。二年薨,子海阳嗣。十五年,坐罪废,国除。平帝元始二年复立戴王弟子瘉为广德王,奉惠王後。二年薨,子赤嗣。七年,王莽时绝。凡七传一百零五年。
胶东 康王寄,景帝子。中二年封,立三十八年薨,子哀王贤嗣。十五年薨,子戴王通平嗣。二十四年薨,子顷王音嗣。五十四年薨,子共王授嗣。十四年薨,子殷嗣。二十三年,王莽时绝。凡六传一百五十八年。
六安 胶东康王寄少子庆,爱幸,寄常欲立之。寄薨,上怜之,立庆为六安王,王故衡山地(寄母王夫人即武帝母王太后之妹,寄於上最亲)。立三十八年薨,子夷王禄嗣。十年薨,子缪王定嗣。二十二年薨,子顷王光嗣。二十七年薨,子育嗣,三十三年,王莽时绝。凡五传一百三十年。
清河 哀王乘,景帝子。中三年封,立十二年薨,无子,国除。
常山 宪王舜,景帝子。中五年立,三十三年薨,子勃嗣。数月坐罪废,国除。
真定 顷王平,常山宪王之子。宪王薨,太子坐罪废,天子以宪王最亲(母亦王夫人),闵其灭国,乃以三万户封平为真定王。立二十五年薨,子烈王偃立。十八年薨,子孝王由立。二十二年薨,子安王雍立。二十六年薨,子共王普立。十五年薨,子阳立,十六年,王莽时绝。凡六传一百三十三年。
泗水 思王商,亦常山宪王子,与真定王同时封,立十二年薨,子哀王安世立。十年薨,无子,武帝立其弟贺,是为戴王。立二十二年薨,子勤王暖立。三十九年薨,子戾王骏立。三十一年薨,子靖立,十九年,王莽时绝。凡六传一百三十三年。
武帝子孙王者凡六国
齐 怀王闳,武帝子。元狩六年封,立八年薨,无子国除。
燕 刺王旦,武帝子。元狩六年封,立三十七年,坐谋反,自杀,国除。
广阳 顷王建,燕刺王旦太子。旦反,赦为庶人。宣帝即位,乃封建为广阳王,立二十九年薨,子穆王舜嗣。二十一年薨,子思王璜嗣。二十年薨,子嘉嗣。十二年,王莽时绝。凡四传八十二年。
广陵 厉王胥,武帝子。元狩六年立,六十四年,坐诅祝上,自杀,国除。後七年,宣帝复立胥太子霸,是为孝王。十三年薨,子共王意嗣。三年薨,子哀王护嗣。十六年薨,无子绝。成帝复立孝王子守,是为靖王。立二十年薨,子宏嗣。三年,王莽时绝。凡六传一百一十九年。
高密 哀王弘,广陵厉王小子。宣帝本始元年封为高密王,八年薨,子顷王章嗣。三十四年薨,子怀王宽嗣。十一年薨,子慎嗣。二十九年,王莽时绝。凡四传八十二年。
昌邑 哀王髆,武帝子。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贺嗣。十三年,昭帝崩,无嗣,徵典丧,即皇帝位,二十七日,以淫乱废归故国,赐汤沐千户,国除为山阳郡。凡再传一十四年。
宣帝子为王者凡四国
淮阳 宪王钦,宣帝子。元康三年封,立三十六年薨,子文王元嗣。二十六年薨,子縯嗣。九年,王莽时绝。凡三传七十一年。
楚 孝王嚣,宣帝子。甘露二年立为定陶王,三年徙王楚。二十八年薨,子怀王文嗣。一年薨,无子,国绝。成帝复立文弟平陆侯衍,是为思王。二十一年薨,子纡嗣。十年,王莽时绝。凡四传六十年。
东平 思王宇,宣帝子。甘露二年封,立三十三年薨,子炀王雲嗣。十六年,坐息夫躬告祝诅废,自杀,国除。元始元年,立雲子开明为东平王。三年薨,无子,复立开明兄信子匡为东平王。王莽居摄,东郡太守翟义举兵立信为天子。兵败,为莽所灭。凡四传五十一年。
中山 哀王竟,宣弟子。初元二年立为清河王,三年,徙中山,立十三年薨,无子,国除。
元帝子为王者凡二国
定陶 共王康,元帝子。元光三年,立为济阳王,八年,徙为山阳王。八年,徙王定陶。十九年薨子欣嗣。十五年,成帝徵为皇太子。成帝崩,即位,是为哀帝。成帝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奉共王後。哀帝追尊共王为共皇,置寝庙京师,乃徙定陶王景为信都王。十三年,王莽时绝。凡三传四十七年。
中山 孝王兴,元帝子。建昭二年封为信都王,十四年,徙中山。三十年薨,子偅嗣。七年,哀帝崩,无子,徵中山王偅入即位,是为平帝。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祀。八年,王莽时绝。凡三传四十五年。汉诸侯王金玺盭绶。
诸侯王朝见天子,汉法凡当四见。始到,入小见;到正月朔旦,奉皮荐璧玉贺正月,法见;後三日,为王置酒,赐金钱财物;後二日,复入小见,辞去。凡留长安不过二十日。小见者,燕见於禁门内,饮於省中,非士人所得入也。梁孝王西朝,因留,且半岁。入与人主同辇,出与同车。示风以大言而实不与,令出怨言,谋畔逆,乃随而忧之,不亦远乎!非大贤人不知退让。今汉之仪法,朝见贺正月者,常一王与四侯俱朝见,十馀岁一至。今梁王常比年入朝见,久留。鄙语曰"骄子不孝",非恶言也。
右,褚先生为郎时,闻於宫殿中老郎吏好事者之语,然足以见汉诸王朝见之典云。
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
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皆以诸侯连城数十泰强,欲稍侵削,数奏暴其过恶。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磐石宗也。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多自以侵冤。建元三年,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来朝,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胜对曰:"臣闻悲者不可为絫欷,思者不可为叹息。故高渐离击筑易水之上,荆轲为之低而不食,雍门子壹微吟,孟尝君为之於邑。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夫众嘘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挠权,是以文王拘於羑里,孔子厄於陈、蔡,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纷惊逢罗,潸然出涕。臣闻白日晒光,幽隐皆照;明月耀夜,蚊蝱宵见。然雲烝列布,查冥昼昏;尘埃抪覆,昧不见泰山。何则?物有蔽之也。今臣雍阏不得闻,谗言之徒蜂生,道辽路远,曾莫为臣闻,臣窃自悲也。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腑,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诗》云'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惟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臣之谓也。"具以吏所侵闻。於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其後更为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稍自分析弱小云。
班固《诸侯王表序》曰:"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於是剖裂疆宇,二等之爵(项羽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功臣侯者百有馀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师古曰:"九国之数在下也。")。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师古曰:"辽阳,辽水之阳也。")。常山以南,大行左转,渡河、济,渐於海,为齐、赵(师古曰:"大行,山名也。左转,亦谓自大行而东也。渐,入也,一曰浸也。行音胡郎反。渐音子廉反。亦读如本字。")。榖、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晋灼曰:"《水经》云泗水出鲁卞县。"臣瓒曰:"榖在彭城,泗之下流为榖水。"师古曰:"奄,覆也。龟、蒙,二山名。")。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文颖曰:"即今吴也。高帝六年为荆国,十年更名吴。"师古曰:"荆吴,同是一国也。")。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师古曰:"濒,水涯也,音频,又音宾。庐、衡,二山名也。")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郑氏曰:"波音陂泽之陂"。孟康曰:"亘,竟也,音古赠反。"师古曰:"波汉之阳者,循汉水之往也。水北曰阳。波音彼皮反,又音彼几反。九嶷,山名,有九峰,在零陵营道。嶷音疑。")。诸侯比境,周币三垂,外接胡越(师古曰:"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比音频寐反。")。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师古曰:"三河、河东、河南、河内也。")。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雲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师古曰:"十五郡中又往往有列侯、公主之邑。")。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师古曰:"夸音跨。"),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师古曰:"挢与矫同。枉,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於强盛,有失中也。")。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师古曰:"晏如,安然也。"),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於诸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暌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师古曰:"《易 暌卦》九四爻辞曰'暌孤,见豕负涂'。暌孤,乖刺之意。")。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师古曰:"谓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是也)。",赵分为六(师古曰:"谓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也。"),梁分为五(师古曰:"谓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也。")。淮南分为三(师古谓淮南、衡山、庐江)。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馀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师古曰:"谓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损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等也。")。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服虔曰:"仕於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於王朝也。"应劭曰:"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师古曰:"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应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为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设附益之法(张晏曰:"律郑氏说,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师古曰:"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於私家也。"),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於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师古曰:"言非始封之君,皆其後裔也,故於天子益疏远矣。"),生於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师古曰:"谓成、哀、平皆早崩,又无继嗣。"),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师古曰:"殚,尽也,音单。"),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师古曰:"序谓东西厢。")。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A15J]首(应劭曰:"厥者,顿也。角者,额角也。稽首,首至地也。言王莽渐渍威福日久,亦值汉之单弱,王侯见莽篡弑,莫敢怨望,皆顿角稽首至地而上其玺绶也。"晋灼曰:"厥犹竖也,叩头则额角竖。"师古曰:"应说是也。[A15J]与稽同。"),奉上玺韍,惟恐在後(师古曰:"韍音弗,玺之组也。"),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
汉兴,设爵二等,曰王曰侯。皇子而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之,谓之风侯。大者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以为差降。古分土而无分民,自汉始分民,而诸王国皆连城数十,逾於古制。其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有赐特进者,其位在三公下;其次,列侯有功德,天子命为诸侯者,谓之朝侯,其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庙。其称侍祠侯者,但侍祠而无朝位。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民,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京师者,亦随时见会,谓之猥诸侯。凡诸王侯,皆金玺盭绶(古者印玺通名,今则尊卑有别。《汉旧仪》云:"诸侯王金印,黄金索驼钮,文曰玺,谓刻曰某王之玺,赤地绶。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某侯之印,紫绶。")。掌治其国。王常冠远游冠,绶五采而多朱。自称曰寡人,教曰令。凡诸侯王官,其傅为太傅,相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诸卿,皆秩二千石,百官皆如汉朝。汉朝惟为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之。及七国作乱之後,景帝惩之,遂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令内史治之。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武帝改汉内史、中尉、郎中令之名(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而王国如故,员职皆不得自置。又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於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千户置家丞,不欲者听之。作左官之律,附益之法。自後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大司空何武奏罢内史,相如太守,中尉如都尉,参职。是後中尉争权,与王相奏,常不和),太傅但曰傅(《史记》:"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少子。筑东苑,方三百馀里。为複道,自宫连属於平台四十馀里。赐天子旌旗,千乘万骑,拟於天子,出跸入警。招延四方豪杰,山东游士莫不至焉。"又曰:"河间献王,景帝子也。好儒学,被服造次必於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汉初,论功封列侯者,凡百四十有三人(萧何为冠)。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人。凡列侯,金印紫绶,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所食吏民。凡皇帝之女为公主。皆列侯尚之(周制,王姬下嫁於诸侯,以同姓诸侯主之。公者,诸侯之尊称,故谓之公主。後汉荀爽上疏曰:"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者,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王国有傅(掌辅导王,初曰太傅,後除"太"字。《史记》曰:"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王堕马死,无後。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相(主统众官。後省内史,而相理民如郡太守。《史记》曰:"曹参相齐,闻胶西有盖公,善治著黄老言,乃厚请之。盖公曰:'治道贵清净,清净民自定。'参用其术,齐国安集。及入为汉相,属其後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夫狱市者,所并容也,今若扰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也。'"又曰:"石庆为齐相,举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社也。")、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事)、郎中令(秩于石,墨绶)、仆(本曰太仆,改曰仆,墨绶)、文学(《宋志》云:"前汉王国巳置文学。")、大司农、卫士长、太仓长(齐善医淳于意为之)。列侯国亦有相(改所食国令长为之。汉初,侯王有丞相,兼有相国。按《史记》,周勃破燕王卢绾,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景帝省之),馀略与王国同。公主有公令、门尉,其有赐重封者(张晏曰:"重封,益禄也。"臣瓒曰:"增封。"颜师古曰:"重封,谓加二号耳。")。成帝鸿嘉三年,诏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秦本制,列侯乃得食邑。七大夫即公大夫),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一户之内皆不徭赋)。是岁,又令吏民得买爵,贾级千钱。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六 封建考七
- 下一篇: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四 封建考五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