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史部>> 政书类

政书类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六 职官四

繁体中文】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发布:2016年05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尚书上
  ○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枢密院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尚书省事无不总所以领纪纲熙庶绩百寮所统属王命所出纳也唐制尚书省典领百官管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庶务皆会决焉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册天子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曰教亲王公主用之六曰符省下於州州下於县县下於乡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牋四曰啟五曰辞六曰牒诸司相质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刺三曰移凡授内外百官之事皆印其发日為程一曰受二曰报诸州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為之节凡符移关牒必遣於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凡制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以岁终為断尚书令一人左右僕射左右丞各一人肃宗至德以后其职常闕左右郎中员外郎各一人都事六人主事六人至宋而列於门下中书两省之后有法式事上门下省审覆其权较前代已轻矣宋制尚书省掌施行制命举省内纲纪程式受付六曹文书听内外辞诉奏御史失职攷百官庶府之治否以詔废置赏罚曰吏部曰户部曰礼部曰兵部曰刑部曰工部皆隶焉凡天下之务六曹所不能与夺者总决之应取裁者随所隶送中书省枢密院事有成法则六曹準式具钞令僕射丞检察签书送门下省画闻审察吏部文武官注拟及封爵承袭赐勋定赏之事朝廷有疑事则集百官议其可否凡更改申明敕令格式一司条法则议定以奏覆太常考功諡议亦如之年终具赏罚劝惩事付进奏院颁行於天下大祭祀则警戒执事官设官九令左右僕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神宗元丰四年詔尚书都省及六曹各轮郎官一员宿直五年詔得旨行下并用札子哲宗绍圣元年詔在京官司所受传宣内降随事申尚书省或枢密院覆奏二月詔尚书省弹奏六察御史纠不当者理宗宝右元年罢尚书省以呈白房代之辽南面官尚书省有尚书令左右僕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金尚书省总领六部尚书為端揆首席自正隆元年罢中书门下两省政务专归尚书省职隆权重几同於古之尚书省矣设官十五尚书令一员左右丞相二员平章政事二员参知政事二员左右司郎中二员左右司员外郎二员都事四员其官属有尚书省祇候郎君架阁库管句同管句堂食公使酒库使副使直省局局长副局长管句尚书省乐工等官又设行臺尚书省凡官品皆下中臺一等始自太宗天会元年封刘豫為蜀王置行臺尚书省於汴以后大名路抚州北京婆速路上京益都陕西河北东平平阳邳州京兆卫州巩昌閺乡京东路陕州京东山东路邓州徐州陈州皆置行省焉因事设官官不必备元尚书省罢而复置置而旋罢自世祖至元七年罢制国用使遂立尚书省以阿合马麦术丁等為之旧制銓选各官吏部按资品呈尚书省由尚书省咨中书省然后闻奏是时不由部拟不关白中书以尚书省奏定条画颁天下寻併入中书省二十四年仍立尚书省以僧格特穆尔為平章等官詔天下除行省与中书议行餘并听尚书省从便以闻向宣敕尚由中书至是併归尚书省其权至重二十八年罢之成宗大德十一年詔复立尚书省分理财用仍令自举官属政务皆从宜处置併敕尚书省事务繁重诸司有才识明达者併从尚书省选任枢密院御史臺及诸有司毋輒奏用是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皆无权职焉仁宗即位即罢之明不置尚书省设四部属中书省分掌钱穀礼仪刑名营造之事太祖洪武元年始置六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仍隶中书省是时政事皆由中书省出尚书待申覆於中书省十三年革中书省尽分其政於六部而尚书之权始重孝武两朝机务悉掌於内阁尚书渐轻至世宗以后部臣竟听命於内阁矣自成祖永乐元年以北平為北京置北京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其属置六曹清吏司后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北京罢行部及六曹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称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仁宗洪熙元年复置各部官属於南京去南京字而以在北京加行在字仍置行部宣宗宣德三年复罢行部英宗正统六年於北京去行在字於南京仍加南京字遂為定制南京部臣政权不属职事高简為人臣养望之地非古之行尚书省也
  录尚书
  尚书令
  僕射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附
  歷代尚书
  歷代郎官
  歷代都事主事令史
  行臺省
  ·录尚书
  录尚书自隋已无宋辽金元明皆无之
  ·尚书令
  唐自太宗為秦王时曾任尚书令高宗龙朔后即废此职至代宗广德二年以郭子仪勋业隆高进拜尚书令恳辞不听詔趣诣省视事并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子仪确让奏言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詎可猥私老臣隳大典且用兵以来僭赏者多至身兼数官冒进无耻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帝不获已许之具以所让付史官自是之后终无拜此官者宋制尚书令掌佐天子议大政奉所出命令而行之其属有六曹凡庶务皆会而决之凡官府之纪纲程式无不总焉大事三省统议则同执政官合班小事尚书省独议则同僕射丞分班论奏若事由中书门下而有失当应奏者亦如之与三师三公侍中中书令俱以册拜自建隆以来不除惟亲王元佐元儼以使相兼领不与政事徽宗政和二年詔尚书令太宗皇帝曾任今宰相之官已多不须置然是时说者谓為令者唐太宗宋太宗未尝任此系时相蔡京不学之过宣和七年詔复置令亦虚设其名无有置者南渡后并省不置辽尚书省有尚书令景宗保寧中以萧思温為尚书令金尚书令為最尊之官总领纪纲仪刑端揆统属六部尚书金印驮纽世宗大定九年除拜李石為尚书令詔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令尚书事军国大事涉於利害议其可否细务不烦卿也是时尚书令不轻授张浩以旧官完顏守道以功徒单克寧以顾命他罕有授者元尚书省置罢不常其置省时设丞相二人平章二人参政二人武宗至大二年立尚书省詔太子兼尚书令飭百官有司振纪纲重名器夙夜以赴事功至四年即罢明不设尚书省无尚书令
  ·僕射【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附】
  左右僕射唐制各一人掌统理六官為令之贰令闕则总省事核御史纠不当者德宗兴元以后率以左右僕射為宰相 【 贞元三年以左僕射张延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年以右僕射贾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宗太和元年以左僕射王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成四年以右僕射李德裕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宗会昌二年以右僕射李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懿宗咸通二年以左僕射杜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宗天复三年以右僕射裴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制左右僕射掌佐天子议大政贰令之职与三省长官皆為宰相之任大祭祀则掌百官之警戒视涤濯告洁赞玉币爵坫之事自官制行不置侍中中书令以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右僕射兼中书侍郎行侍中中书令职事 【 哲宗元右中范纯仁為右僕射务以博大开上意忠厚革士风又司马光為左僕射既而詔免朝覲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每过闕廷卫士皆以手加额又李沆為右僕射日取四方水旱盗贼之事奏之王旦以為细事不足烦帝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恐留意声色也达者服其远见】 致和中詔曰昔我神考训迪厥官有司不能奉承仰惟前代以僕臣之贱充宰相之任可改左僕射為太宰右僕射為少宰钦宗靖康元年詔依元丰旧制复為左右僕射南渡后置左右丞相省僕射不置辽尚书省置左右僕射太祖神册三年以韩知古為左僕射太宗会同元年以烈束為右僕射太祖初以康默记為左尚书金尚书省不设僕射置左丞相右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即為丞相掌辅天子平章万机佐尚书令统领庶政职与古之僕射同元置尚书省时有丞相平章参政等官无僕射之职明亦无僕射之官
  左右丞唐制各一人掌辨六官之仪核御史举不当者左丞总吏户礼三部右丞总兵刑工三部贞元九年卢迈以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和四年宋申锡以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制左右丞掌参议大政通治省事以贰令僕射之职僕射轮日当笔遇假故则以丞权当笔知印大祭祀酌献荐饌进熟则受爵酒以授僕射旧班六曹尚书下官制行升其秩為执政元丰五年詔左右僕射丞合治省事南渡后复置参知政事省左右丞不置辽尚书省置左丞右丞金尚书省置左丞右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為执政官為宰相之贰佐治省事元至元二十四年立尚书省置左右丞各一人二十八年即罢至大二年复立尚书省置左右丞各一人四年即罢后不复置明不设尚书省无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唐制各一人為丞之贰初置驛百人乘传送符至德后废宋制尚书省有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 【 所掌见宰相官属】 高宗建炎三年詔减左右司郎官二人四年仍置四员辽尚书省置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金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各一员左右司员外郎各一员 【 所掌详宰相官属】 元尚书省废置不常官属少见其中书省有左司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右司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 【 所掌详宰相官属】 明置中书省时有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洪武十三年置中书省后即不置
  ·歷代尚书
  唐承隋制分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部每部尚书一人共六人皆属於尚书省元宗天宝十一载改吏部曰文部兵部曰武部刑部曰司宪至德二载复旧宋承唐制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部每部尚书一人共六人元丰以前皆以他官判部事官制行始令每部尚书一人各掌其事元右时六曹皆置权尚书以处未应资格之人南渡后六部长贰互置惟吏部尚书不省亦惟吏部官阶独崇於别部焉 【 吏部以金紫光禄大夫换授户礼兵刑工以银青光禄大夫换授】 辽南面官六部各有尚书员数不可考 【 按辽史百官志纪六部职名总目祗载开泰元年见吏部尚书刘绩他部俱不详载是时六部為南面之官其职分皆放唐制大约六部皆置尚书而史仅载某部尚书某人以实之者殆修辽史时已无可考也】 金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部各置尚书一人共六人元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部每部置尚书三人共十八人较前代為独多自中统迨至元中增损不一中统元年以吏户礼為左三部置尚书二人兵刑工為右三部置尚书二人至元元年以吏部自為一部置尚书三人分立户部置尚书三人以兵刑自為一部置尚书四人分立工部置尚书四人五年又合為吏礼部尚书仍二人分立户部尚书一人合兵刑部置尚书二人其工部如旧十三年分置吏部置尚书七人户部增尚书一人别立礼部置尚书一人别立兵部置尚书一人刑部置尚书一人工部置尚书二人十九年裁吏部尚书二人二十八年定六部尚书员额各二人继即加增一人自后每部各置三人遂為定制以后不易明制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部各部置尚书一人景帝景泰中吏部尝设二尚书至英宗天顺初复罢其一别立总督仓场户部尚书一人 【 宣德中始命官专理粮储不治部事其后或用尚书或用侍郎具户部尚书篇】 提督团营兵部尚书一人 【 景泰中始设是官其后废置具兵部尚书篇】 或置或罢沿革不一南京仍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每部尚书一人 【 兵部尚书带参赞机务衔】 事权不属职位高简惟六部中最重吏部以其表率百僚进退庶官銓衡重地其礼数殊异无与并者成祖永乐初选翰林官入直内阁其后大学士杨士奇等加至三孤兼尚书衔其品叙总列吏部尚书蹇义夏原吉下孝宗弘治六年内宴大学士邱濬遂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之上自后由侍郎詹事入阁者班皆在六部尚书上矣
  ·歷代郎官
  唐制尚书省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六曹郎中二十四人员外郎二十五人宋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各一人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建炎三年詔减左右司郎官两员四年复旧孝宗乾道七年复添置右司郎官二人六曹郎中二十七人员外郎二十七人时以郎官為重任詔非曾任监司不除郎官郡守以上资任者為郎中通判以下资序者為员外郎除授皆视寄禄官高一品以上者為行下一品者為守下二品以上者為试自是馆学寺监臣拘碍资格迁除不行部曹闕员但得兼摄旋即外补间有不次擢用者则自二著躐升二史以至从列其自外召至為郎则资给已高曾不数月必序进卿少而郎有正员者益少矣辽南面官尚书省有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 【 按辽南面官六部当皆有郎中员外郎而史未详就所载者刘辉道於大安时為礼部郎中王景运於开泰时為礼部员外郎崔右於统和时為虞部郎中则知六部之皆设是官矣】
  金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 【 详见前】 六曹郎中八人员外郎增损不一海陵贞元二年定左右司郎官宫中出身进士内史三色人内通选三年又定以监察御史相应人取次稟奏不复拟注元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各二人左右司员外郎各二人六曹郎中十二人员外郎共十三人明初设中书省有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后尽革六部郎中四十二人员外郎四十二人南京六部郎中四十二人员外郎十八人
  ·歷代都事主事令史
  唐制尚书省都事六人掌受事发辰察稽失监印给纸笔宋尚书省都事三人辽无此官金尚书省左右司都事 【 详见前】 都元帅府都事一人枢密院都事一人皆掌受事付事兼知宿直之事元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各二人共四人枢密府都事四人大都督府都事二人行御史臺都事二人大宗正府都事二人大司农司都事二人宣政院都事四人宣徽院都事三人大喜宗禋院都事二人太常礼仪院都事一人典瑞院都事二人太史院都事一人太医院都事一人侍正府都事一人通政院都事一人都护府都事一人大都留守司都事二人行中书省都事二人皆為所司首领明初中书省有都事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后革去都察院都事一人五军都督府每府都事一人南京都察院都事一人五军都督府每府都事一人各省布政司都事一人各省都指挥使司都事一人留守司都事一人皆為所司首领领受发文移
  唐制尚书省主事六人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四人司勋主事一人考功主事三人户部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礼部主事二人祠部主事二人膳部主事二人主客主事二人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刑部主事四人都官主事二人比部主事四人司门主事二人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凡尚书省吏部考功礼部主事其秩悉高於诸司主事宋尚书省主事六人吏部司勋主事一人辽枢密院有户房主事中书省有主事官尚书省无金吏部主事四人掌知管差除校勘行止分掌封勋资考之事惟选事则通署及掌受事付事检句稽失省署文牘兼知本部宿直检校架阁熙宗皇统四年六部主事始用汉士人世宗大定三年用进士非特旨不得授章宗承安五年增女直主事一人户部主事五人女直司二人通掌户度金仓等事汉人司三人同员外郎分掌曹事兼提控编附条格管句架阁等事礼部主事二人兵部主事二人宣宗贞右五年以承发司管句兼之刑部主事二人工部主事二人贞右五年以主事兼同管句元吏部主事三人户部主事八人礼部主事二人兵部主事二人刑部主事二人工部主事五人各部皆以主事為首领官明初每部设主事司务各四人為首领官有主事印洪武二十九年改主事為司官乃专以司务為首领每部各设二人凡六部主事缺出率以进士选用 【 按主事一官自唐宋以来或為首领官或与吏令史同职自洪武时改為司官乃与郎官并列故明代主事员额分载於六部各司之下】
  唐制三省六部及臺监皆有令史及书令史少或四五人多或三四十人宋三省及六部御史臺皆有令史及书令史或三四人或数十人辽中书省有令史金尚书省及六部臺司皆有令史或三四人或二十餘人皆分女真汉人元中书省及六部臺院各有令史少或二人多或五六人又置回回令史其数各同明各部院有都吏及令史
  ·行臺省
  唐元宗开元二年置按察採访处置使有判官兼判尚书行事及行臺遗制天宝末又兼黜陟肃宗乾元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宋辽无行省金天会十五年罢刘豫置行臺尚书省於汴熙宗天眷元年以河南地与宋遂改燕京枢密為行臺尚书省三年复移置於汴京皇统二年定行臺官品皆下中臺一等承安二年命户部侍郎温昉行六部尚书於抚州以婿持国為枢密副使行省於北京贞右二年置大名府路行尚书省三人以左丞相僕散端兼都元帅行省於陕西以侯贄為参知政事行省於河北宣宗兴定元年以完顏阿里不孙為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於婆速路蒲察五斤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於上京哀宗正大二年以婿鼎平章政事行省於卫州至天兴中行省四出而朝置暮废纷不可纪矣元初设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改行中书省為行尚书省至大二年以尚书省条画詔天下立行工部领行工部三人行工部尚书二人后即废罢明不设行省
  △枢密院
  (臣)等谨按唐至德以前无枢密院杜氏通典本无是官代宗永泰元年始设内枢密使至僖昭时其权渐重五代虽废置不一然皆出纳帝命权侔宰相间以宰相领其事至宋而与中书省号称两府独操兵柄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建炎以后定制以宰相兼之辽北面官则列在宰相府大王院之前南面官则叙於三省之首金元亦為握兵重任秩皆一品至明则改為大都督府且兵柄悉归於兵部故省罢之今补载於三省之后尚书之前以其位同宰相而秩崇於尚书也
  枢密使知院事 同知院事 枢密副使 签书院事 同签书院事 都承旨 副都承旨 检详官 计议官 编修官 客省使 断事官
  ·枢密使【知院事 同知院事 枢密副使 签书院事 同签书院事 都承旨 副都承旨 检详官 计议官 编修官 客省使 断事官】
  枢密院唐代宗永泰元年始置设内枢密使以宦者為之职掌内外表奏凡帝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僖宗时杨复恭欲夺宰相权乃於堂状后贴黄指挥公事自是枢密使始重梁改為崇政院 【 以敬翔為使自后始不用宦者】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复改崇政院為枢密院 【 时以宰臣郭崇韜為使又置院使一人权侔宰相】 晋高祖天福元年复置枢密院 【 以桑维翰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之出帝开运元年复置周亦置枢密院 【 世宗显德六年以范质王溥参知院事】 宋置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选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除授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大事则稟奏其付受者用宣小事则拟进其付授者用札先具所得旨关门下省应给告者关中书省命词枢密使无定员率以宰臣兼之熙寧中陈升之三至枢府神宗欲稍异其礼乃以為知院事官制行定置知院一人 【 宋初曹彬為枢密使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大夫於途必引车避之又王显授枢密使帝谓之曰卿世家本儒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於面墙矣因取是书赐之仁宗庆歷中杜衍為枢密使范仲淹出衍门下时為参知政事数争事上前衍无慍色而仲淹亦敬服之又庞籍為枢密使以近世缮兵之弊多而国用困竭於是大加简阅拣放為民者六万餘人减其衣粮之半者二万人边储由是稍苏焉又文彦博為枢密使时以陈升之為宰相詔彦博朝廷重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无位宰相上者臣忝知礼义不敢紊朝廷大典固辞乃止又周必大拜枢密使上诸军升差籍时点召一二察能否主帅悚激无敢容私创诸军典试法其在外解发而亲阅之池州李忠孝自言正将二人不能开弓乞罢军帝曰此枢密使措置之效也】 建炎元年置御营司以宰相為使四年罢以其事归枢密院机速房仍以宰臣兼枢密使辽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銓群牧之政有北院枢密使 【 南枢密院掌文銓部属丁赋之政同吏部亦有枢密使】 南面官有枢密院枢密使 【 大宗大同元年以李崧為枢密使】 金枢密院有枢密使一人掌武备机密之事 【 章宗泰和六年尝改為元帅府后复為枢密院】 元枢密院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不置枢密使以知院领之又有行枢密院有大征伐则置专為一方一事而设官无定员 【 中统四年置西川成都行枢密院设官二员至元十年又於重庆别置行枢密院设官一员十三年并為一院寻复分东川行院十六年罢两川行院二十八年复立四川行院於成都江南行枢密院山东行院扬州岳州行院沿江行院江西行院江淮行院俱於至元二十八年罢归行省甘肃行院至大四年置后遂罢河南行院泰定帝致和元年置文宗天歷元年罢二年置岭北行枢密院掌边廷军务故不罢】 明初亦置行枢密院后罢之改為大都督府寻又改為五军都督府 【 五军都督府系武职应列在武官卷中故不载其官】
  知院事宋置神宗熙寧时以陈升之三至枢府时文彦博吕公弼為使韩维邵允為副使乃以升之為知院事自后知院与副使并置元丰官制行乃定知院二人為制辽北面官有知北院枢密使事知北院枢密院事南枢密院亦有知南院枢密使事知南院枢密院事南面官有知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金无知院事元知院事即枢密使至元二十八年始置知院一人大德十年增置二人至大三年置七人仁宗延右四年以分镇北边增置一人五年定知院员额為六人
  同知院事宋始置為枢密使知院事之贰元丰官制行定同知院事為二人 【 后向敏中同知枢密院事值西北用兵敏中敏明有才略遇事敏速凡二边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乾道中刘拱同知枢密院拱以职操兵柄於诸将之能否不可不周知乃自诸管军统职官下至脾佐日召数人与语得其才用所宜輒笔记之以待选用又叶顒同知枢密院事武臣梁俊彦请税沙田芦塲帝以问顒对曰沙田乃江滨地田随沙涨出没不常芦塲非臣所知也且辛巳军兴芦塲田租并复今沙田又不胜其扰矣帝曰诚如卿言是日詔沙田芦塲并罢税】 辽北面官北枢密院有同知北院枢密使事南枢密院亦有同知南院枢密使事南面官枢密院有同知枢密院事 【 圣宗太平六年以耶律迷离已同知枢密院事】 金无同知枢密院使元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院事一人二十八年又以中书平章商量院事大德十年增至五人至大三年定同知為二人罢议事平章延右时增同知為四人遂為定额 【 时康里托克托同知枢密院事彻伯尔率诸王同附詔特设宴於大定托克托即席陈西北诸蕃始终离合之由去逆效顺之义词旨明畅听者悦服】
  枢密副使宋初置為枢密使知院事之贰元丰五年罢之 【 韩琦為枢密副使两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属中书琦亦对上陈其实同列多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刚直又欧阳修為枢密副使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為图籍凡边防关屯戍者必加增补又吕公著拜枢密副使初自河阳入朝士民和庆既受命出殿门武夫卫卒皆懽忭咨叹焉】 辽北面官北枢密院有北院枢密副使知北院枢密副使事南枢密院有南院枢密副使知南院枢密副使事南面官枢密院有枢密副使知枢密副使事 【 兴宗重熙十二年以杨晳知枢密院副使事】 金枢密副使一人泰和四年增一人后即罢元中统四年置枢密副使二员成宗大德十年增至五人武宗至大三年减至二人后遂為定制
  签书院事宋初以直学士為签书院事元丰官制行罢之元右初复置仍以直学士充 【 胡松年签书枢密院事首奏八事立规模以定中兴之基振纪纲以尊朝廷之势驭将帅使知畏抚士卒使知劝收予夺之柄察毁誉之言无以小疵弃人才无以虚文废实效】 辽北面官北枢密院有签书北枢密院事南枢密院有签书南枢密院事南面官有枢密直学士 【 圣宗统和二年郭嘏為枢密直学士】 金置签书枢密院事一人元中统四年置签书枢密使一人大德十年增至五人至大三年减至一人延右四年定以二人為额
  同签书院事宋英宗治平末始置以殿前都虞候郭逵為之后以逵改除宣徽南院使知鄆州即不复置政和六年以内侍童贯带同签枢密院衔宣抚陕西河东北三路后又改為权领枢密院高宗绍兴后仍為同签并為端明殿学士恩数特依执政或以武臣為之亦异典也辽北南面枢密院皆无同签书之官金同签枢密院事一人大定十七年增一人寻罢章宗明昌初复增一人寻又罢三年九月复增一人元大德十年设同签三人至大三年减為一人延右四年复增一人
  都承旨宋置掌承宣旨命通领院务初用院吏熙寧五年以同修起居注曾孝宽兼之参用儒臣自孝宽始元丰四年以客省使张诚一為都承旨用武臣自诚一始其后文武臣并用焉辽北面官北枢密院有北院都承旨南枢密院亦有南院都承旨南面官枢密院有都承旨 【 圣宗开泰九年以韩绍芳為枢密院都承旨】 金无都承旨元置院判二人参议二人亦不置都承旨
  副都承旨宋置掌贰都承旨文武臣并除辽北面官北枢密院有北院副承旨南枢密院有南院副承旨南面官枢密院有副承旨 【 重熙中以杨遵最為副承旨】 金元皆无
  检详官宋熙寧四年始置稽察文移检正公事元丰初定以三人官制行罢之建炎三年复置二人绍兴二年减一人辽无检详官其北面官北枢密院有北南枢密院检点中丞司事总知中丞司事左右中丞同知中丞司事侍御等官南院亦如之南面官枢密院有吏兵户厅四房承旨金置经歷一人都事一人掌受事付事检句稽失省署文牘兼知宿直之事即宋检详之直元置经歷二人都事四人职掌与金同
  计议官宋初置建炎四年罢御营使司併归枢密院為机速房随司减罢属官别置干办官四人詔并改為计议官绍兴十一年罢之辽金元皆不设
  编修官宋初置无定员多以本院官兼之熙寧绍圣之间随事而置绍兴初乃定置二人辽不设金置知法二人掌检断各司取法之事职与编修官略同元亦不设客省使元置大使二人副使二人属枢密院
  断事官元置掌处决军府之岳讼至元元年始置断事官二人八年增置二人十九年又增一人二十年又增一人大德十年又增四人仁宗皇庆元年省罢二人后定置八人所属经歷一人隶枢密院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