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集部>> 诗文评类

诗文评类

唐宋词简释:晏几道

繁体中文】  作者:唐圭璋   发布:2013年10月22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醍廉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会照彩云归。
  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廉幕低垂,其凄寂无人可知。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欢乐,令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去年”一句,疏通上文,引起下文。“落花”两句,原为唐末翁宏之诗,妙在拈置此处,衬副得宜,且不明说春恨,而自以境界会意。落花,微雨,境极美;人独立,燕双飞,情极苦。此上片文字颇致密,换头,乃易之以疏淡。
  “记得”两句,忆去年人本服饰。“琵琶”一句,言苦忆无已,乃一寓之弦上。“当时”两句,则因见今时之月,想到当时之月,曾照人归楼台,回应篇首,感喟无限。而出话之俊逸,更无敌手。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兴离人遇。睡裹销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此首一起从梦写入,语即精练。盖人去江南,相思不已,故不觉梦入江南也。
  但行尽江南,终不遇人,梦劳魂伤矣,此一顿挫处。既不遇人,故无说处,而一梦觉来,依然惆怅,此又一顿挫处。下片,因觉来惆怅,遂欲详书尺素,以尽平日相思之情与梦中寻访之情。但鱼雁无凭,尺素难达,此亦一顿挫处。寄书既无凭,故惟有倚弦以寄恨,但恨深弦急,竟将筝柱移破。写来层层深入,节节顿挫,既清利,又沈蓍。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裹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此首写别情凄惋。一起写醒时景况,迷离惝恍,己撇去无限别时情事。“春梦”两句,叹人生聚散无常。一“真”字,见慨叹之深。“斜月”两句,自言怀人无眠,惟有空对书屏凝想。一“还”字,见无眠之久;一“闲”字,见独处之寂。下片,“衣上”两句,从“醉别西楼”来,酒痕墨痕,是别时情态,今人去痕留,感伤曷极。“总是”二字,亦见感伤之甚,觉无物不凄凉也。“红烛”两句,用杜牧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但“自怜”、“室替”等字,皆能从空际传神。二晏并称,小晏精力尤胜,于此可见。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把银扛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首为别后相逢芝词。上片,追溯当年之乐。“彩袖”一句,可见当年之浓情密意。拚醉一句,可见当年之豪情。换头,“从别后”三句,言别后相忆之深,常萦魂梦。“今宵”两句,始归到今日相逢。老杜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小晏用之,然有“□把”与“犹恐”四字呼应,则惊喜俨然,变质直为宛转空灵矣。上言梦似只,今言真似梦,文心曲折微妙。

  木兰花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廉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此首伤春,文笔清劲。起句沈痛之至,“东风又作无情计”,可见怨风之甚。
  一“又”字,与子野词“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之“又”字同妙。“艳粉”句,即东风所摧残之落花。“碧楼”两句,言隔廉见花飞零乱,景亦至佳。
  “还似”与“又”字相应,引起去年今日之情景。“谁知”两句,自怨自悔,皆因伤极而有此语。“春残”从“艳粉”来;“到处”从“去年”来。
  “此时”两句,自作解语,言费泪无益,惟有藉酒浇愁。此与同叔之“劝君莫做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同意。但小晏出之以问语,更觉深婉。又后主词云:“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此处“直须”二字,最能得其神理。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此首起两句,言物是人非。“一春”两句,正写人不如之实,殊觉怨而不愁。换头,言独处之孤冷。“梦魂”两句,言和梦都无,亦觉哀而不伤。
  又此首上下片结处文笔,皆用层深之法,极为疏隽。少游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亦与此意同。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林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沈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此首起两句,言霜寒云薄,是深秋冷落景象,令人生悲。“绿林”两句,言所以欲暂图沈醉,藉解悲凉者,一则因重阳佳节,一则因人情隆重。
  换头三句,言重阳行乐之实。“欲将”二字与“莫”字呼应,既将全词收束,更觉余韵悠然。况蕙风释此词云:“缘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
  “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己者。“欲将沈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词沈看厚重,得此结句,便觉竟体空灵。况氏所释颇精,并录于此。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咋夜还会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衣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此首写离恨。上片言望之切,下片言恨之深。起两句,是倚阑所见。
  “初将”两句,是倚阑所思。“罗衣着破”,别离之久可知。前香犹在,旧意未改,亦极见忠厚之忱。“一春”两句,写筝前落泪,尤为哀惋。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为无色。
  此首调与题合。起韵谓对景怀人。次韵谓书不得寄,怀念愈切。换头承上,申言无处寄书而弹泪,虽弹泪而仍作书,用意极厚。滴泪研墨,其疑人疑事。末二句,不说己之悲哀,而言红□都为无色,亦慧心妙语也。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