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从孙济
【繁体中文】 作者:杜甫 发布:2016年12月12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作品赏析
【鹤注】诗言“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则济所居在长安矣,当是天宝十三载作。【朱注】《唐书·宰相世系表》,公为征南十三代,济为征南十四代。今诗云“诸孙”,则公与济当隔二代,非侄行矣。恐表未可据。又《钱笺》引颜真卿《神道碑》:济为征南十四代孙,东川节度使,兼京兆尹,亦与表合。当以公诗为正。济,字应物。
平明跨驴出①,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沓②,且复寻诸孙。
(从访济叙起,潦倒中仍存气骨。陶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此诗起语本之。)
①《楚辞》:“平明发兮苍梧。”②《前汉·息夫躬传》:交游贵戚,趋走权门。”《诗》:“噂沓背憎。”《笺》:“噂噂沓沓,相对语,背则相憎逐。”
诸孙贫无事①,宅舍如荒村②。堂前自生竹③,堂后自生萱①。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⑤。
(此见宅舍之景,而伤本支零落,赋而比也。)
①《何氏语林》:王泰,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②隋李密诗:“荒村葵蕾深。”③刘峻诗:“修竹堂阴植。”④《诗》:“焉得蘐草,言树之背。”注:“萱草,令人忘忱。背,北堂也。”《疏》:“房堂所居之地,总谓之堂。”⑤《左传》:“其生不蕃。”
淘米少汲水①,汲多井水浑。刘葵莫放手②,放手伤葵根③。
(此见朝饔之事,讽其加意根源,比而兴也。赵次公云:族之有宗,犹水之有源,葵之有根也。水有源,勿浑之而已;葵有根,匆伤之而已;族有宗,则勿疏远之而已。)
①《易正义》:“汲水以至井上。”②鲍照诗:“腰镰刈葵藿。”《后汉》:永平诏:“残吏放手。”③《吴越春秋》:“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
阿翁懒惰久①,觉儿行步奔②。所来为宗族③,亦不为盘飨④。小人利口实⑤,薄俗难具论⑥。勿受外嫌猜⑦,同姓古所敦⑧。
(未述过访之意,勖其敦厚同姓。详玩诗词,似为济有嫌疑而发。行步奔,承上淘米汲水。利口实,起下外人猜嫌。文气在四句分截。此章起首、中间,各四句,前段六句,未段八句。)
①《世说》:张凭对其祖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陶潜诗:“懒惰故无匹。”②《世说》:王右军曰:“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卢注】谓公欲警觉儿辈,故奔走而来。此说未合。公本跨驴而出,非步行而至者。行步,当就济言。《神仙传》:王烈行步如飞。③《坊记》:“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④《左传》:“乃馈盘飧,置壁焉。”【邵注】“盘,盛饭器。飧,水浇饭也。”⑤按:口实有二义,若承上盘飧,是口腹贪饕,当以《颐卦》“自求口实”为证。若照下外嫌,是口舌谗间,当据《尚书》“以台为口实”作证。宜从后说为确。⑥徐众《三国评》:“情义足以励薄俗。”⑦【邵注】外嫌猜,外人嫌疑而生猜忌。鲍照诗:“不受外嫌猜。”⑧《孔丛子》:“同姓为宗,合族为属。”曹植《求通亲亲表》:“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此“敦”字所本。卢元昌曰:大历七年,元载党徐浩。属杜济以知驿奏优,贬杭州刺史。据此,济交必多比匪,宜此诗有权门噂沓,小人利口等语,盖公之先见也。
《随笔》云:杜诗每用“受”、“觉”二字。其用受字云:“修竹不受暑”、“勿受外嫌猜”、“莫受二毛侵”、“背面受和风”、“监河受贷粟”、“轻燕受风斜”、“能事不受相促迫”、“野航恰受两三人”、“一双白鱼不受钓”、“雄姿未受伏枥恩”。其用党字云:“已觉糟床注”、“更觉松竹幽”、“日觉死生忙”、“最觉润龙麟”、“喜觉都城动”、“更觉老随人”、“觉儿行步奔”、“尚觉王孙贵”、“含凄觉汝贤”、“诗成觉有神”、“已觉披衣惯”、“城池未觉喧”、“无人觉来往”、“直觉巫山暮”、“重觉在天边”、“深觉负平生”、“秋党追随尽”、“追随不觉晚”、“已觉良宵永”、“已觉气与嵩华敌”、“未觉千金满高价”、“梅花欲开不自觉”、“自得隋珠觉夜明”、“更觉良工心独苦”、“始觉屏障生光辉”、“吏情更觉沧州远”、“习池未觉流风尽”,用之虽多,然每字命意不同,又杂千五百篇中,读之唯见其新工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