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赋
【繁体】 作者: 张佩荣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张掖古称甘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1年建郡,“张国臂掖,故曰张掖”,至今已历2100余年。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咽喉地带。甘肃省名,即取自甘州(张掖)、肃州(酒泉)首字。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千年前即有先民繁衍生息,“四坝文化”有考。古属雍州,秦属月氏,汉初陷于匈奴,西汉置张掖郡;自汉至魏为张掖治所。晋改永平,西魏为甘州治,隋为张掖郡治;唐陷吐蕃,宋入西夏;元置甘州路为甘肃行省治,明初置甘肃卫乃陕西行都司驻地;雍正二年改置张掖县,为甘州府治。现辖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27万。
发源于境内的黑河古称弱水,为全国第二大内陆河。张掖灌溉农业发达,宜农宜牧,物产丰饶,素有“塞上绿洲”、“金张掖”之誉;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及加工基地,也是国务院确立的北方第一个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万里丝路通西域,千年古城踞河西。汉武开疆,郡因作掖;一泉如饴,州亦称甘⑴。合黎围绕于郡北,祁连屏障于城南,两山峰对,一川如砥。古道咽喉重地,欧亚陆桥通衢。东武威,西酒泉,张掖中峙;南湟中,北居延,古城比邻。弱水西流万顷绿,春风南来一时新。昔也虏骑驰逐,乍离乍合;今也烽烟永靖,天以大同。
斯地也,历史名城。声弗远,乃西汉名郡,北凉旧地,西汉以降,已越二千一百年;古迹微,有北凉彩塑,西夏卧佛,试问寰宇,谁能比肩称第一!北周木塔无钉铆妙手天成,明朝鼓楼有唐钟雄镇西北;黑水古国湮黄沙伊城肇始,汉、明长城两并行华夏无双⑵。追往于典籍兮,知史绵亘:元世祖生大佛寺,开一朝基业⑶;明英宗赐大佛经,为九州最全。永乐佛曲,海内孤本,《大般若经》,稀世之珍。北方佛教中心,西域通商窗口。南贾夸富,邑人自矜。甘州八景旧烟雨,改革风旋新气象。马可道异域情调,明清街流韵溢彩;泥巷开新路,旧墟起高楼;广场白叟放鸢,公园青春泛舟。游子寻旧地,不敢认故乡。盛哉张掖!
斯地也,丝路咽喉。匈奴剑逼月氏马,吐蕃兵陷唐王刀。得河西先得斯地,故兵家必争;回望长安山河远,走廊一夫能当关。走西域必走斯处,乃商旅必经。古道西风走马,栏干斜阳赋诗。张骞使西,匈奴无情,十载风雨羁张掖;左公戍边,春风有意,两行杨柳绿河西。陈子昂视察上疏,林少穆生情放歌⑷。唐宋元明清,将相士商僧,大将戍边,骚人咏史,迁客伤别离,吏员察民生。往来皆过客,人事成古今。大哉张掖!
斯地也,塞上绿洲。无帝都王气,有边塞风光:长河落日映丹霞奇观,八百里美景收眼底;远客击节赏七彩山岭,亿万年神工叹海内。无青山秀水,有肥土沃野:奔马千群,傍祁连而开苑⑸;农桑四时,因一水而丰穰。无丝竹管弦之悠扬,有铁马金戈之激越:胡马秋肥,羌狄逞勇边地雄割据;将军引弓,骠姚扬威化外归汉册。无莺飞草长二月天,有边庭八月之飞雪:雪积祁连银屏列,晚照东山绛帐开。无南人精藻,有北人豪爽:人家客来茶当酒,举觞称品;我独开怀“丝路春”,先干为敬。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南北景色共一地,东西风物集于斯。天不偏东南,地不欺西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乌江米贡品,苹果梨上品,人无我有;民乐蒜个大,临泽枣核小,人有我优。陇上粮仓,名至实归。纵是他乡春光好,一样天香能醉人。美哉张掖!
斯地也,文化大邑。文可化人,武难服心。汉末起官学,五凉儒教兴。夷风融汉俗,胡服媲汉冠。中原士子避战乱,河西文坛起新风。五方共处一地,演成千年绝唱:甘州调融龟兹乐,成宫廷《国伎》;梵觉音入中原曲,开北朝法乐⑹。一曲《霓裳》人称颂,殊知典籍出于兹⑺!一地兴,兴在文化,一地盛,盛在文化。邑人也,父子同进士,耿国公拜尚书,诗名更比政声高;姊妹女奇才,陈县令课姣娃,文采一如颜色好⑻。郭瑀设绛帐于晋,学府名河西在今⑼。开化、教化,功在文化,国学、儒学,业贵勤学。学子问师明理,院士穷治发微。旧是边鄙地,文昌一脉传。兴哉张掖!
斯地也,名因人显。史从地出,人随史现。丝路小城古,人物气象新:张义潮起兵收河西,米喇印抗令反清廷⑽。田大武擒叛将功追紫光阁,孔庆云捉匪首名扬解放军。时代不同,卫国心同。同盟会起,景从有我;革命(单字替换)兴,献身无他。虽隔京都远,一样与时共。西路军,西风烈,军声壮河西;徐元帅、李将军,军魂招旧部⑾。先烈无意留青史,杨柳有情生五星⑿。光哉张掖!
前时风送雨,今夕月独明。八级水电站燃一地火树银花,五区工业园列全国乡企模范。无复西偏惭陋僻,尽同东南奋比翼。休陶然,古韵新风须接力;信前路,繁花更胜今年红。《八声》唱罢犹未尽,张掖我是故乡人!
注释
⑴汉武开疆,郡因作掖;一泉如饴,州亦称甘: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始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故名;《甘肃通志》云:“县西南甘浚山下,亦有甘泉,味甘,甘州即以此山为名。”
⑵明长城两并行:山丹县长城分两类。一为汉长城,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全长98.5公里,呈东西走向;另为明长城,建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两类长城走向、长度相同。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在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
⑶元世祖生大佛寺:大佛寺在张掖城内。据记载,蒙古族别吉太后曾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忽必烈。
⑷陈子昂视察上疏,林少穆生情放歌:陈子昂奉旨视察张掖,撰《上谏武后疏》,提出加强防卫和屯垦建议,受到武则天赏识。林则徐遣戍西进,在张掖境内计九日,留有诗篇。
⑸奔马千群,傍祁连而开苑:位于山丹县南五十五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西汉起即为皇家马场。今仍为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西汉以来山丹马驰名天下。
⑹《国伎》:东晋时,张掖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结合,创造出《秦汉伎》,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宫廷《国伎》。法乐:张掖佛教音乐传入中原,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法乐。
⑺《霓裳》:甘州音乐《波罗门佛曲》传入宫廷后,唐玄宗改制为《霓裳羽衣》舞曲。
⑻父子同进士:赵武孟、赵彦昭父子,唐代张掖人,先后举进士。姊妹女奇才:陈秀全、陈秀勤姐妹,清康熙张掖人,均以“能诗”称著于当时,其父陈史曾任洧川(今河南长葛县)、河内(今河南泌阳县)县令。
⑼郭瑀:敦煌人,晋代名儒。在张掖设帐授徒,盛时弟子多达千人。河西:张掖河西学院,为河西地区最高学府。
⑽张义潮:唐代张掖人。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张义潮在沙州(今敦煌)发动起义,四年间连克十一州,后又收复凉州。米喇印:张掖回民。与清军将领丁国栋(回族)联合,于1648年(顺治五年)举行反清斗争。
⑾军魂招旧部:徐向前元帅、李先念将军逝世后部分骨灰播撒于西路军征战的张掖祁连山中。
⑿杨柳有情生五星:当地杨柳树,每枝断面皆显五角星,群众名之曰“红军杨”,以纪念西路军。
作者简介
张佩荣,男,甘肃张掖人,生于1950年,高级政工师,原西北石油管道建设指挥部副指挥。
激扬文字宣肺腑,畅古今,心倾诉。
文苑华章,抒情如飞瀑。
百城沿革堪回顾,咏和谐,颂建树。
大气磅礴宏篇著,百花放,争阅读。
墨韵飘香,尽览风雅处。
华夏九派神州路,谋发展,驰阔步。
——哈尔滨读者刘文焕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