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赋(以上海之根和谐新城为韵)
【繁体】 作者: 罗金华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华亭古邑,今谓松江,疆接沪杭,天宽地旷。连吴淞之浪潮,承明珠之瑞象。人杰地灵,壮神州之要埠;物华天宝,仰山海而宽养。广富林文化滋长其疆,长三角繁华发源其壤。厚土绵绵,竹梅映于云间;群山莽莽,松月辉于锦上。
观夫胜地情形,万象叠彩。捍海塘而为门,积岗身以为塞。接谷水之故流,引黄埔之新派。南枕金山以衔越水,北临闵行以抱申城,西连青浦以眺太湖,东襟奉贤以呈祥泰。扼沪杭二地之咽喉,万车争埠;卷淞浦两江之浪涛,千帆竟海。
闻上古之世,先民躬耕,崧泽良渚之遗迹犹存;秦代设镇,人文景观之风情乃施;天宝置县,行政制度于今后奠基。自元代升府,则松江名驰,其后明清历,民国治。曾几何时,松江蒙耻。抗倭少年不惧死,十里楼台炮火欺。俱往矣!运际而中兴兮,江山社稷易旗。先隶属江苏,专区曾设;后辖归上海,县治维持。建区岁何欤?戊寅年起之。
自昔陆逊封侯,才俊盈门。二陆承运,机誉太康之英;云间士龙,得享惊世之论。更挥椽笔,《平复帖》墨迹真。状元鹤滩,《明日歌》声乃存。吹笛维桢,《丽则遗音》而醇。击壤宗仪,天下义节之士;真知舜水,素怀行道之仁。其昌、继儒,诗画精示灵文;子龙、完淳,英雄亦有书生。得天下科举大邦及第之誉,加四百多名举人进士之身。千载名驰,灿若星辰。人文以厚养,德业帅先行。徐光启科学先驱者,黄道婆衣被天下亲。故土含情,每蕴风云之辈;沧海扬波,但留旷世之声。垂风垂范,均以典论;兴也衰也,长以卷温。乃知下浦饮其源,上海承其根!
若夫唐幢流云,遍丹枫乌柏;醉白瑶池,隽锦鳞清荷。三泖生色,九峰泛光,构山骨水肤于斯处,陈名胜古迹于其窠。跨塘追月,鲈乡遗韵,逸唐风宋韵讶湘娥;方塔风铃,颐园听雨,集园林景致舞婆娑;西林梵音、斜塔初雪,遗佛教圣地度头陀;佘山嫩篁,浦江烟渚,喜华亭鹤唳答渔歌。邦克落照,映古今明贤念以忠良;四水会波,集江南丰物引以商贾;三宅缘墨,摇文士巨笔书以赋多。嗟乎!云间千载,沧桑汇融;一方热土,天地人和!
况乃世纪初开,景换老街。聚海内风景绘之秀色,融古今神韵妆其芳腮。天马追风,观竞技享而娱乐;凤凰戏珠,展风采从而挂牌。海上寻梦,建基地专之影视;园中飞鹞,得悠闲度以徘徊。五茸晓雾,抱朴自然素心;英伦印象,兼收异国情怀。工业区林立厂房,企业龙争;商业区群聚琼楼,百贾蜂来。香车西上杭甬比风爽也,高铁东下虹桥若邻快哉。至于泖田问秋,观农家生态;月湖雕塑,随四岸绿槐。青青旅游,休闲美差。春园绣岭,葱青绿地玉兰谁栽?花桥观鹭,左岸情怀白云难猜!抬头嘘唏,观造物之神奇,不尽美景来眼底;低眉嗟叹,感笔墨之肤浅,难用盛况描和谐。
所谓谈古论今,后土怀之若亲;看云读月,前程灿如霞氲。且看今日之松江,花园城市天下闻。宜工宜贾宜创业,宜学宜旅宜居民。天机惜千秋之遇,桑梓兴百盛之尊。更有云间学林,育才倡优;生态农业园,四季争春。江清山秀,日异月新。
赞曰:古城新貌园林景,醉白莲花惊渚莺。地铁香车鸣玉佩,云间学府听书声。英伦印象何深刻,物换星移几度荣?根下明珠成上海,和谐鹏举是茸城。
——罗金华撰于壬辰年六月
(计1261字合松江建县1261年)
注:
1.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茸城、谷水等。上海开埠前,松江是当时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
2.广富林遗存,则是在松江发现的距今42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3.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4. 二陆,指陆逊之孙陆机、陆云。
5.陈子龙,松江华亭人,明末重要作家,举义军与清军战,后被执,投水以死殉国。
6.夏完淳,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名士夏允彝子。著有《南冠草》。
7.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人。
8. 董其昌,(1555—1636)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
9. 三泖,原指长泖、大泖、团泖,过去是太湖入海的重要水道。长泖、大泖早已淤没成田,现仅存团泖。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松江赋
- 下一篇:松江赋(以“奇秀新城,梦里仙乡”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