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示三子》
【繁体中文】 作者:陈师道 发布:2014年04月2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去远郎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注释]
1.哂:(shěn)
[评析]
陈后山因无力赡养妻儿,令其寄居外家。元祐二年,除徐州教授,方迎之归。《谢徐州教授启》云:“惟兹五斗之禄,足为十口之生,追还妻孥,收合魂魄,扶老携幼,稍比于人,饱食暖衣,少缓其死。”此说明自己已有官职,足以俯畜妻儿,一家共同生活。诗写三子初到家时诗人之感触,表现其悲惧交并之心理状态,既细致,又真实,感人至深。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一个执政大臣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任秘书省正字。次年病逝。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 下一篇:范成大《后催租行》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