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现代文学>>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菩提下的禅心

繁体中文】  作者:夏凉之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看书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禅心这个词,随即便想到了菩提。

大概,自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之后,菩提与佛教以及悟道的关系,便再也不可分割了。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

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的神圣,来源于人们对它的神化。

而神化的菩提树,恰是人们对于悟求而不得期望。

其实,菩提树与悟道,看似紧密相联,其实毫无关系。

如同六祖慧能禅诗所言,菩提本无树。

菩提未必指菩提树,而更多的表达中,它应该只是一种心境。

下雨的时刻,欢喜的人看来是甘霖,悲伤的人看来是眼泪,心清的人看来是醍醐,心浊的人看来是酸雨……雨并没有什么隐藏,它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公正。

不同的,只是人看待它们的心。

同样,在一棵树下,无论你是否思考,树都在那里,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的感悟。

也许你只认为这是一片树荫,也许你能思考到春夏秋冬,能想到书的叶子和根系,会感慨这棵树的无私。

但树并没有什么变化,它只是提供了一片绿荫,然后安静的站在那里。

如果你愿意思考,那么无论是什么树,心灵都一样可以得到升华。

如果你不愿意,那么即使你站在了释迦牟尼了悟的那棵菩提树下,又有什么作用呢?悟道,是一次思想与心灵的交流。

只有走进自己的心中,才能清明的看透一切虚妄。

这世间一切真假,总能被心灵最深处的清明辨清。

而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看透纷扰表象下的实质。

若心够清明,那么树树皆菩提,念念是禅心。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