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现代文学>>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海边遐想

繁体中文】  作者:zhixugg   发布:2016年09月26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和许海钦先生的《蓝色血液》结缘是来到**(地名)以后 。

冬天的**(地名)寒风呼啸,到了夜晚就难以出门,只能宅在宿舍,最好的娱乐活动就是到同事的宿舍去串串门,聊聊天 。

有一天走进同事**的宿舍,桌上放着一本《蓝色血液》,拿起来翻了翻,**看到了,说:“这本诗集是作者许海钦送给我的,挺不错,你拿去看吧 。”我说:“作者是东山人?”“对,是东山有名的‘渔民诗人’,小学没毕业就开始下海跑船,现在住在澳角村 。”我来**不久,正想了解一下**(地名)的海,于是把他的这本书借来捧读 。

海钦生长于东山,又以海为生,自然对大海有着深刻的领悟和深厚的感情 。

我*岁离开故乡后就与海结缘,从海军士兵到海军上尉,从海军到**(单位名),对大海有着和他一样的热爱,因此读着他的诗集,透过短短的几行文字,往往能够产能强烈的共鸣,并生发出许多遐想 。

大海是故乡“站在你的面前/我内心的苦楚渐渐消散……在你蓝色的国度里/我又来到了童年泛舟的海湾”(摘自《蓝色的思恋》一诗) 。

很多人都喜欢大海,许多文人墨客将大海比作母亲 。

来到东山后,我也是每天必到海里游个泳 。

就算一天过得再累,能够在海里遨游一番,就像回到母亲的羊水里,温暖而舒适,能卸下一身的疲惫 。

遥想远古时期生活在海中的祖先,在海中艰难求生,在激烈的物种竞争中把优秀的基因传递,才让我们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如此复杂的拥有智慧的人类 。

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长时间生活在大海,所以我们走进大海,会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吧!讨海生活“你的土壤无比肥沃/长满蓝色的麦穗/这收割的使命/我们一代接一代传递”(摘自《海啊,你收集了太多的灵魂》一诗) 。

农耕时代的人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果说山里面的庄稼是长在地里,那么海边人的庄稼就是长在海里,海钦把这种庄稼称为“蓝色的麦穗” 。

“小时候听奶奶说/天上的星星是海上的渔火点燃的/渔火不亮,星星不亮/星星与渔火相依为命”(摘自《星星与渔火》一诗)在我看来,不管是长在地上还是长在海里的庄稼,都得靠天吃饭,农民企盼能够风调雨顺,渔民企盼着风暴不要到来 。

因为风暴来了,渔火将无法把鱼儿召集到渔网里,甚至把渔船倾覆 。

即使风平浪静的时候,每一网撒下去,能否捕到鱼,捕到多少鱼,都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 。

寻梦路上“人生最需要分担的是相思和忧愁/太沉重了/谁都不堪/人生最需要分担的是相思和忧愁/太遥远了/谁都爱莫能助” (摘自《人生最需要分担的》一诗) 。

出海打渔的日子是孤独的,作为交流干部,每周离开家人,开两个多小时的车从**来到**岛,不正像一次出海吗?能否有所收获、能否平安回家,未来的种种可能,不也是未知的吗?在东山的夜晚,常常会想起妻子和女儿,一旦“出海”就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无法在女儿上学的重要阶段经常陪伴左右,我也深刻感受到出海人的忐忑和愧疚 。

在海上做了许多稚气的梦,在一个一个的梦里,大海带走了我的青春,教会了我生存的智慧 。

虽然走过了而立之年,跨过了不惑天堑,但我的内心依然年轻,每个梦依然美好 。

相信到了自己天命之年的时候,也依然保有一颗童心,开心而快乐 。

“我要架起一座心桥/使童心延伸的希冀之光/衔接上殷红殷红的夕阳” 。

(摘自《三十岁的遐想》一诗)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