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术语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03月24日 阅读: 次
运思
1.构思
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包括确定主题,选择材料,设置矛盾冲突,安排文章结构,选取表现角度和表达技巧等。其中确定深化主题是构思活动的中心环节。
2.思路
思考的路线和踪迹,是作者在观察、理解、认识客观事物时根据认识规律、事物发展规律所理出的端绪。属于文章内结构于要素。
3.主题
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所表达的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4.中心观点
议论文中作者对中心问题所持的见解。
5.意蕴
写作材料及其成品文章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它与主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根本对立的主题,而材料中的意蕴却可以对立地存在着。只有当材料的某种意蕴被提炼成主题的时候,这种意蕴才和主题形成一致性。
6.立意
古代写作学用语。确立文章旨意。
7.审题
弄清文题的内涵、范围,命题分意图和写作要求。
8.思维
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在人脑中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9.抽象思维
人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又叫逻辑思维、科学思维或理论思维。其基本特征是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思维,并用概念表述认识结果。它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
10.形象思维
从选取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直至完成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把表象、情感、理解、感知等多种心理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思维方式。特点有:整个思维过程始终离不开生活的基本可感的现象形态;思维的结果,不是以抽象的结论,而是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内部规律;情感活动不但作为一种推动力量起作用,而且它们本身也在创作的成果中鲜明生动的表现出来。
11.发散思维
运用主体有目的地围绕一点生发,或受外界信息刺激,引起思路多向扩展,提出多种设想和方案。
12.概括
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比较、分析、抽象是概括的基础。
13.归纳
从个别特殊事例推论出一般原理分方法。
14.综合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心理过程。
15.分析
把人、事、物、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16.想象
以原有表象为基础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7.联想
根据两个事物或两个概念之间在形式或意义上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想象活动。
结构
1.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合”:结束上文。这四字是文章章法的总括,具有一般性和宽松性。
2.题眼
标题的构成要素之一,又称“题窍”。指整个文题的中心和作者的用意所在。
3.文脉
亦称“意脉”、“语脉”、“气脉”等,古人以人体血脉来喻指文章内部的组织联系,即“从首至尾语脉连属”。古人常用“蛇灰蚓线”来形容它。是一种视之若无,验之则有的内在脉络。它与章法构成表里。字面上的起承转合即章法,与意脉共同组成文章结构。
4.文眼
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
5.线索
叙事性文章或作品中将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事件发展或情节推进中的“桥梁”和“纽带”,是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其功能是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联结起来,编织成完整的故事和情节,把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构成一个严谨分系统。
6.抑扬
结构章法之一。抑是按下、收束、贬斥;扬,是振发、放开、褒扬。抑扬结合的形式有多种,常用有二:其一,欲扬先抑。即作者要肯定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否定,而后着力褒扬,让人景仰。这是以退为进之法。
其二,欲抑先扬。即作者为否定和贬低某人某物,预作褒奖,故意始抬高,而后着力贬抑,直到彻底否定。这是抬高跌重之法。
表达
1.表达方式
又叫表达方法、表达手法,是由表达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的手段。一般分为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叙述
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3.补叙
叙述时,事件开端、发展、高潮中任何一个片断的后置。“叙中所阙,重缀于后,为补叙。”
4.追叙
在叙述过程中,对人与事过去了的经历、变迁进行表述。一般都是作为插叙片断在文中出现。
5.平叙
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按照时间划分成相应的若干阶段,然后交替地逐一叙述,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6.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
7.细节描写
对人物、环境某一细小方面所作一细致描写。
8.白描
指不运用修辞手法,而以质朴手法进行的描写。
9.归谬法
先假定对方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假定中推理出一个十分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性。
10.说明
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文风
八股
一种呆板陈腐、虚假空洞的文风。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所规定的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部分中,每一部分则有两股相互对仗和排比的文字,故称“八股”或“八比”。这种文章的题目和所论述的内容,主要摘自《四书》和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许作者发挥和创造。这种内容陈旧、形式僵化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创作理论
1.物象
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景的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
2.意象
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孕育的、融注着审美情趣的形象。它是作家、艺术家构思过程中还没有被具体的物质手段(语言、色彩、线条、声音节奏等)表现出来的形象。这时的意象,具有随意性、瞬息性、可变性等特点。
3.具象
头脑中反映出来的可触摸、可感觉的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观性和整体性,是头脑对外界事物整体性的各种外在属性的反映。是人们五官能直接达到的事物的形态或运动形态,即可触摸、可感觉的物象。
4.意境
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包括真景和真情两种因素。
5.有我之境
诗歌中较为直接外露地表现鲜明强烈的自我感情的艺术境界。“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其特点在于其中的情并非由景物引起,而是诗人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注入物境的结果,于是景物皆著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它以抒发诗人的强烈感情为主,往往以情取胜。如“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无我之境
诗歌中融情于景自我感情不直接扑露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情与景会”,“情中景,景中情”,情景妙合无垠。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含蓄
⑴文学审美规范之一,用有限的形式表现丰富的内容,或蕴藉深远的意境,或包含多层理性的旨意。
⑵风格的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含,衔也,蓄,积也。含虚而积实。其特点是不直接显露地表现诗文的题旨,而是运用委婉的手法,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去引导读者的想象、联想,从而体察作品源隐的寓意。
8.蕴藉
文学审美规范之一。内涵丰富而不外露,与“含蓄”同义。
9.传神
文学审美规范之一。活灵活现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气韵或事物内在的本质特性。
10.朦拢
文学审美规范之一。诗文的意象模糊不清,扑朔迷离,或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是其特质。
11.虚、实
本为哲学术语,后用以概括、分析文学艺术中的各种现象,表述审美观点:
⑴以“实”概括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特点,主要指按生活原貌描术生活;“虚”概括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特点,主要指不按生活原貌描术生活。
⑵“实”,指实录或泥于生活事实;“虚”指在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以塑造全新的艺术形象为审美追求的虚构。
⑶生活材料和艺术升华的关系,也指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⑷泛指构思、结构、表现手法诸方面的艺术辩证法。
风格
1.风骨
⑴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文章当自成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⑵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风”是作品内容的美学要求,“骨”是作品文辞的美要求强调作品要有充沛感人的思想内容,并以精纯的辞句将之表达出来。
2.自然
诗文的一种艺术风格。与造作、雕饰相对,其特点是真淳、质朴、清新。
3.粗犷
诗文的一种艺术风格。野莽不羁,粗放威武谓之粗犷。粗犷的作品捕捉高大的形象,使用豪迈的语言,具有磅礴的气势。它擅长写意,常用白描,不精雕细刻,不施浓墨重彩。如《敕勒歌》等。
4.朦胧
诗文的一种艺术风格。指诗文立意新巧、意象缥缈不定、意蕴具有不确定性。
5.动静
诗文中两种对立统一的的风格。“动中有静”,就是通过对“动”的渲染,从而使静更加突出、具体。如王维《鹿柴》诗;“静”中涵藏着“动”,比直接表现出来更丰富多彩,更有诗情画意。如杜甫《春夜喜雨》等。
6.清新 飘逸
清新,诗文的一种艺术风格。新鲜清爽之意。这种风格的作品意境优美,语言淡雅清丽,感情舒缓单纯。如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
飘逸,文学作品超脱、潇洒的一种艺术风格。如李白“朝辞白帝”诗等。
7.沉郁 雄浑
沉郁,诗文的一种艺术风格。沉指感情深蕴、厚实;郁指感情含蓄、浓郁。此风格的诗文在内容上多为反映国家的命运、民生疾苦的社会题材,饱含忧郁、悲愤的情感,格调上慷慨俊逸,沉深而不凄凉,抑郁而不颓丧,悲中有壮,壮而又沉,形成悲壮美。
雄浑,诗文的一种艺术风格。雄,刚也,大也,至大至刚之谓;浑,全也元气未分曰浑。其特点是:吐词壮丽,骨力雄健,气概恢宏,气势磅礴,诗思汪洋奔放。在自然美中,奔流到海的黄河,波涛汹涌的长江均可视之为雄浑;在艺术美中,刚毅雄健的《大风歌》,慷慨悲壮的《垓下歌》,均为雄浑风格的代表作。
8.疏淡
疏放平淡。疏放指行文兴之所之,无拘无束,娓娓而谈,似信手拈来,却自然有致,真情流淌。平淡指语言朴实,不用华丽词藻,而用家常话、平凡语,但却亲切动听,入耳入心,难以忘怀。如归有光《项脊轩志》。
9.委婉
这种风格的作品,不直说本意,用婉约含蓄的语言来暗示,体现出柔韧、委曲的特点。如宋李清照等的婉约词。
10.平淡
这种风格是艺术家用淡泊的胸襟,平和的情感,简朴的审美趣味,闲静的心理状态和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的作品,写与世无争、心与物融的人生哲理,与自然同乐的恬静闲适之情;着力描绘山川景象和田园风物。如陶渊明诗。
11.隽永
隽的本义是鸟肉肥美,吃起来滋味香甜,回味深长。诗文形象鲜明生动,言近旨远,意味味深长。如范仲淹“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12.婉转
婉是委婉,转是转折。这种风格的诗文,语言温柔曲折,表达的意思不直白,而委婉地透露主旨。
其特点是:
⑴往复回旋,耐人寻味。如唐金昌绪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不从正面写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却写一位女子把黄莺赶走,使它能在梦中与报役的丈夫见面。
⑵体物融情,细致入微,如唐崔辅国《怨词》“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以罗衣为喻,这个宫女好象从前生活在春风里一样,后来过着萧瑟秋风似的生活。
⑶篇中有寓意,言外有深情。如屈原《湘夫人》“沅有苣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情感微露,把实写的对象隐露过去,借另一种事物来做象征。
13.朴素
以单纯、率真、直接、自然为灵魂的一种诗文风格。如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流到胛”。
14.平实
平易朴实谓之平实。此类作品,开门见山,直叙其事,直绘其景,直抒其情。第一特点是平易近人,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如宋范成大《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第二特点是朴素真淳,质地坚实。如唐孟郊《秋怀》:“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抓眼前实况抒写,对表达的感情也毫不掩饰。
15.空灵
虚空流动谓之空灵。主要特点是追求率妙的境界和灵动的语言,以清远悠长、虚幻缥缈的手法来抒写宁静淡泊、超凡脱俗的心情,形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如王维《鸟鸣涧》《竹里馆》等。
16.纤秾
诗词细腻艳丽的艺术风格。如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等。
17.刚健
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雄健,气势磅礴,行文如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如杜甫《秋兴》,写巫峡千寻之险峻,而能走云连风于其间,烘托出阴森可怕的氛围,雄健的气魂如闪耀在空中的长虹。
18.悲壮
这类风格的作品,反映悲苦惨烈的事情,感情却不伤痛低沉,而的格调高亢,情绪激昂,鼓舞斗志,促人奋发。如屈原《国殇》、文天祥《正气歌》。
19.典雅
“典”乃典重,“雅”乃风雅。古奥庄重;雍容雅致,谓之典雅。其特点是作者所持的态度是端庄的,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是合乎法度规矩。在典雅的作品中,没有靡词丽句,也无俚言村语。如王维诗“銮舆迥出仙门柳,阁道遥看上苑花”。
20.绮丽
绮则丝丝入扣,丽则灿烂可观,此风格的特点是文采华丽,容光焕发,显露富贵之气。
21.豪放
豪迈放纵谓之豪放。感情激荡,气魂宏大,想象大胆,比喻奇特。唯有豪放之气概,乃有豪放之诗文。如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可谓浑洪震怒,崩浪如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22.雄奇
雄的雄伟、雄健,奇是奇特、奇崛。雄奇之美是艺术夸张的产物,如韩愈《调张籍》:“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摩天张。”借大禹治水的神话来形容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劈山通水一样,竭力夸张李杜笔力的雄健奇险。雄奇的文章是作者感情沸腾、思绪奔涌、神采飞扬的外化。
此类作品,如李白“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另一种写得很费力,艰涩隐晦,如李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典故大全之天文—时令
- 下一篇:想象和联想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