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汉语常识

汉语常识

出自《汉书》的几个成语

以稿换稿 】  作者:李啸东   发布:2016年07月20日   阅读: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我国又一部历史巨著。同时,《汉书》还为我国的语言文字宝库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今天我们使用的许多成语,有不少都出自《汉书》。采撷其中一二,与大家分享。

 

四海为家

“四海为家”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

刘邦与项羽交战多年,依靠文臣武将的戮力同心,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建立了汉朝。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二月,刘邦来到长安。此时,萧何已组织人力把未央宫重新修建起来,并新修了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和大仓。刘邦见修得如此壮丽,十分生气,对萧何说:“天下人汹汹不安,已经连续劳苦了好多年,成功失败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过分地修筑宫室呢?”

萧何坦然答道:“正因为天下还没有最后平定,我们才要建成宫室。况且皇帝应当占有天下,统治全国,没有壮丽的宫室就不能显示其崇高的威严,这样做也是让后世君臣无法再超越它。”(原文是“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刘邦听了这番话,十分高兴,并从栎阳(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迁往长安。

“四海”指天下、全国。“四海为家”原指帝王拥有天下、统治全国,后指志在四方,到处为家,也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披肝沥胆

披肝沥胆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路温舒,西汉巨鹿(今属河北)东里人。路温舒小时候自学了一些字,请求去当监狱的小吏,县中判案时有了法律上的疑问都要询问他。郡太守到县里巡视,对这个自学成才的孩子很感惊奇,让他署决曹史。路温舒又钻研《春秋》一书,弄通了儒学大义,被举为孝廉,为山邑丞,虽一度触法免官,后复为郡吏。

汉昭帝元凤年间,廷尉李光因为要审理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请路温舒署奏曹椽(中央审判长官办文牍的属官),守廷尉史。昭帝驾崩,昏聩的昌邑王刘贺刚刚登基即被大将军霍光等人废掉,改而迎立刘询(即汉宣帝)继位。路温舒上书宣帝,主张治理国家要“尚德缓刑”,反对严刑峻法。在奏疏中,路温舒认为汉文帝是数代帝王中最仁慈的一位,他推崇仁义,减轻刑罚,畅通关门桥梁,待人无远近亲疏之别,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路温舒又说,汉昭帝死后无子,大将军霍光受命于汉武帝,作为汉朝的股肱大臣,披肝沥胆,决定大计,罢黜无义之君(汉废帝刘贺),拥立有德之帝(汉宣帝刘询),辅助上天以行事,宗庙社稷由此安稳,天下也都安宁了(原文是“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在其中,路温舒建议:简化法制,宽用刑罚,废除严刑苛法,才能兴起太平世风,祥和安乐,天长地久,是百姓之福。宣帝很赞同他的意见,把他提升为广阳私府长。

“披肝沥胆”这个成语就是由“披肝胆”这个词引申而来的。披是剖开的意思,沥是滴下的意思。意指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竭尽忠诚或坦诚相见。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汉景帝共有十四个儿子,除了王皇后生的刘彻继帝位为汉武帝外,其余十三子均被封王。其子刘德于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封为河间王。刘德研修学问,爱好古籍,依据事实探求古书真义(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每从民间得到一册善本,一定让善写书法的人重新抄写一遍装订好,而把真本留下,再送上金帛赏赐书的主人,以此来征集民间藏书。这样一来,四面八方的人不远千里而来捐送,有的人把祖先留存下来的旧书也献给河间王刘德,由此征集了大量图书,与朝廷的藏书不相上下。在《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文末,作者评述刘德时说:“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一心追求大文雅,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河间献王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了。)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原指真诚地依据可靠的史实来探求古书的真义。现在,这个成语用来指从客观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解弦更张

“解弦更张”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汉武帝继位后,让各地举荐的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先后有一百余人,而以董仲舒前后的几次策对(即对策。汉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最为有名,也最受汉武帝的重视。

后来,汉武帝下达了意欲改制变俗的诏书,其中说道:“朝廷下令征召贤良,就是要听取各方面高明的意见。现在天下的学子士大夫都显露出超众的才华,我很高兴。希望大家精心思考,我将认真听取你们的意见。”

召书下达后,董仲舒按照儒家学说的思想,论述了古时圣王功成之后,为何往往要改制作乐来“变民化人”的道理,建议朝廷弘扬王道,教化百姓,施行仁政,改变习俗,接受秦朝严刑苛法,以暴虐治天下而速亡的教训,循序渐进地进行改制。接着,董仲舒又说:“汉朝继秦而立,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好比腐烂的木头和污秽的土墙,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又好比乐器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解弦),重绷新弦(更张),然后才可以弹奏。国家的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把事办好。”(原文是“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后来,人们用“解弦更张”来比喻政治上的重大改革,也作“改弦更张”。后人将“改弦”与“易辙”连接为“改弦易辙”。“易辙”即改造,意指放弃老路,改走新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微信mishugongzuo)】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