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因错别字挨骂,还得靠这几招
【以稿换稿 】 作者:像玉的石头 发布:2016年10月06日 阅读: 次
辛辛苦苦写出的公文出现了错别字,实在是很恼人的一件事。明明已经用尽洪荒之力,立意相当高远,标题也很亮眼,内容比较实在,语言非常讲究,离好稿子只有一步之遥。
结果一个不小心,出现了好几个错别字,于是被领导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什么玩意,错别字问题都还没解决,有没有认真写?!有没有认真写!?回去好好反思。于是乎前功尽弃,好几个晚上挑灯夜战的努力被几个错别字打了水漂,简直比宝强还冤枉。
错别字是文章公害之首,这点几乎毋庸置疑。之前有个略带颜色的笑话,说两会修改新《婚姻法》,打字员一疏忽,把一夫一妻打成了一天一妻。人大会审议时普遍反映:就这一条改得好,与时俱进!这当然是讽刺,但同时也说明,错别字能使文意谬之千里,假如把一篇雄文比作一座大坝,那错别字可能就是让其溃败的蚁穴。
如何把好质量控制的关口,力争让“出厂”的公文零瑕疵,石头有几个小办法与大家商榷:
一个是念一念。
所谓念一念,即大声朗读或逐字逐句默读。这是一位在报社校稿多年的老前辈总对石头提起的办法。大多数人在检查文稿时,习惯扫视,用目光一行一行的在文字上扫过去,这样速度虽快,其实很难发现错别字,因为目光具有跳跃性,一不注意就从第二行扫到了第五行,直接跳过去两行。
如果把文章大声读出来效果完全不同,一方面一字一句不可能有遗漏,另一方面调动了嘴巴,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关键的是,朗读还能把书面文字放到口语的框框中去调试,不少书面文字看是看不出问题的,但一读就会发现诸如不通顺、不符合语言习惯等问题,这样一来不但能发现错别字,还能顺便矫正语病。
比如,石头这两天改了一个讲话稿,稿子原文最后一段为“祝画展圆满成功!祝同学们更上层楼!”,粗看没看出问题,待到读审的时候感觉不对,“更上层楼”书面上看得懂是要同学们艺术创作水准更上一层楼的意思,但念出来总感觉是让人爬到二楼去的感觉,而且也没说哪方面更上层楼,总不会是体重更上层楼吧,句子有歧义。于是改成,“祝同学们们在艺术道路上更攀高峰!”,明显更加符合口语习惯,也更为有力。
二个是帮一帮。
石头刚到办公室的时候,同屋有位女同事,每次写完稿子都会草打两份,一份自己审,另一份递给石头,说,石头,这个稿子帮我看一遍吧。搞得石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才发现大不可必脸红心跳,人家其实完完全全是从工作角度出发考虑的。
自己写的稿子,看多了总会有审美疲劳,哪哪看着都顺眼,不忍心增删一句,更别提发现错别字啥的了。这也是为什么办公室常常发生一类灵异事件:自己的稿子即使反复翻看多遍,直至纸页翻出毛边,都发现不了错误,到了领导那却被一眼识破,让人懊恼不已。多一个人看稿子,就相当于多了一道关卡,出错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石头从同事那取经之后,也学着每次写完文章多打几份,分给办公室的同事甚至实习生,请他们帮忙看一看,到目前为止,石头请的这些帮手还从没有放过空枪,每次都能挑出错别字、语法错误甚至事实错误的硬伤。有了大家的襄助把关,石头再把稿子拿给领导时,心里踏实了不少。
三个是放一放。
稿子写完了,早日交差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石头建议,自己念过了,别人也看过了,还是再放一放,假如时间允许,第二天一早到办公室后再检查一遍,之后提交成果,这样可能更有把握。
之所以要放一放,是考虑到前期写稿核稿,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往往头昏脑涨、力所不逮,同时,反复校看同一篇稿件,基本已经沉浸到文章的语言和逻辑中去了,这种情况下发现错字的难度极高。好比同一个小孩,自家人天天见往往没觉得长高了胖了,抱回老家一看,亲戚们却异口同声的惊叹“啊呀,长高了这么多!”
给文章挑虫是个耐心活,也是个耗气力的活,所以千万别在心急火燎或是昏昏欲睡的时候干。写完之后好好睡一觉,待到隔天神清气爽的时候再认真校稿,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收到实效。
四个是查一查。
检查检查,有检更有要查。前面说的三种挑错方式,都是检索这一层面的工作,但是,就算检索的再详细,你压根就不知道某个字是个错别字,不知道正确的词语和成语是什么,那即使念一百遍也发现不了错字。
比如有许多易用错易混淆的词,“宣泄”和“渲泄”,“部署”和“布署”,“坐镇”和“坐阵”,“和谐”和“合谐”。还有一些成语来自于典故,用字特别,如“山清水秀、青山绿水、直截了当、再接再厉”等等。
遇到这些词句,一旦有疑虑就要马上确认,随手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翻查,或者更简单粗暴的,直接百度一下,都可以,一定要确认写在纸上的就是标准、规范的用法。
一直觉得办公室人和错别字的战争就像是压弹簧,你认真了、细致了、严肃了,错别字就被压得紧紧的,你一旦松一点,它就弹的老高。同志们,千万别松劲!
【来源:办公室的秘密(微信bgsdmm)】
- 上一篇:“救火”一词说古道今
- 下一篇:最全的语文学习方法大集合!文字工作者也要好好学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