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正",什么来头?
【以稿换稿 】 作者:施希茜 发布:2017年02月03日 阅读: 次
中国传统历法,有建正一说。所谓建正,就是以哪个月作为一年中的第一月。正,就是岁之首月。
正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口,好像一个方形的城邑,表示目标所在、目的地所在;下面是一个止,也就是脚,正向着城邑。合起来就是脚前进的方向,表示人要到某个地方去,也就是远行、远征之意。有说法认为,正之所以可以表示岁之首月,就是因为正的这个意思。一岁之首,是新一年的开始,于人而言,也就是新一轮的远行或征程。于是人们就用正来指代历法上的一年之始。
“正”的本义——表示人要到某个地方去。人要去某个地方,那就要不偏不斜地走下去,因此“正”就有了不偏、不斜的意思。
做人不偏不斜,便是要正直。做事不偏不斜,便是要公正。使他人他物不偏不斜,便是要端正、肃正。由本义引申的“正”字内涵,蔓延到了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
春秋时期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用正来解释政,为政者必先端正自己,做到表率。在孔子看来,正人必先正己,只有自身的言行端正,方可使他人的言行端正。而正己先正心。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正心则是修身的基础。端正自己,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去陶冶身心、培养品德、涵养意志、修养正气,从而达到修身正己。
正心、正身、养正气。文天祥说“天地有正气”,正气,既可以指充塞于天地之间的那股浩然之气,也可以指刚正的气节,也可以指光明正大的风气,是正义与道德的集合。古人将正直之士称作正士,将品行端正之人称作正人,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凛然不可欺的正气。而那些与“正”有关的词语,如忠正、廉正、清正、刚正不阿、方正不苟等等,也都如此。可以说,这股正气激励了古往今来无数的忠义之士,蕴养着刚毅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除此之外,古人还将“正”赋予身边的事物,以此来警示自己。看到衣服帽子,想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论语·尧曰》),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严而不凶猛;看到鞋子,想到“行必履正,无怀侥幸”(《书履》),告诫自己行走时要走正道,不要心怀侥幸;看到松树,想到松柏“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三首》其二),勉励自己当坚贞自守……如此种种,都道出了“正”之一字的内涵。
不得不说,中国人对“正”,有一种热情。中国的文字,方方正正,有着稳重、端庄、周正之美,映射为人处世也当堂堂正正。中国的建筑,四四方方,有着庄严、整齐、对称之美,体现为人处世当正直且有规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惯用“正”字来计票,这大概是因为“正”恰好是五笔,而且笔画简单。同时更重要的是,“正”蕴含了公平、公正之意。
五笔的“正”字,写出的是顶天立地的一个人,是正直正义的一个人,也是充满正气的一个人。在正月这样一个起始之月,开始新的征程,抬头看宇宙如此广阔,我们立身其中,不妨做一个大写的“正”人。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上一篇:汉字之妙,就在一字之间!
- 下一篇:说说“督察”与“督查”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