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新词术语

新词术语

“人地钱”挂钩

以稿换稿】  作者: 人民日报   来源: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阅读 次 【    】【收藏

“人地钱”挂钩政策

【原文】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

【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的经济部主任张占斌: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到2020年把一亿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变成市民,“人地钱”挂钩政策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政策体现,把用地指标、财政拨款指标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果挂钩,以新的考核机制树立指挥棒,激励和引导地方政府走正确的城镇化道路。这一政策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更好地理解中央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图和思想,加快实现户籍城镇化尤其是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的进程,扩大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为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先决条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中的外来人口和原来的户籍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会遭遇政策差异。“人地钱”挂钩有助于在各种保障权益上向实现同等待遇的方向努力。其次,“人地钱”挂钩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一市场的建立,有助于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人地钱”挂钩

“人地钱”挂钩是指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是调动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积极性的政策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使城镇占用土地的速度远远快于吸纳人口的速度。一些城市盲目建设“新城”,由于缺乏产业支撑而变成“鬼城、空城”。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