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第一

以稿换稿 】  作者:秘书   发布:2010年06月23日   阅读:

学而篇第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之后能经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有同学从远方来也是件愉快的事。遇到别人不懂时不嫌弃别人才是君子。”

【评析】 这段话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话。只是大家经常把文中的“朋”当成“朋友”的意思,其实这个“朋”是指同学的意思。孔子把复习学过的东西当成重新见到老同学那么高兴,也就是把以前学习的东西,都当成老同学。这一方面强调了复习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将学习知识当成结识同学一样的快乐心态。当我们把学习知识当成了结识同学、把复习知识当成同学聚会,当然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态,也就不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苦差事了。

对于第三句话,有人解释成“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他”,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对这句话造成不同理解的关键是怎样理解“人不知”的意思。我对这三个字的解释是“别人不懂”,理由是,论语第二部分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这里的“不知”应该和后面的“不知”是同样的意思。

我的理解,孔子前面说了怎样学习和复习的问题,然后又说到了怎样对待同学的问题,在怎样对待同学的问题方面,孔子主张人要谦虚,所以才提出了“遇到不懂的同学时,不要嫌弃,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的观点。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