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画虎不成反类狗”趣谈

以稿换稿 】  作者:孙占林   发布:2011年09月29日   阅读:

《西游记》第八十八回,话说唐僧悟空一行来到玉华县。王府宫中有三个小王子,一个个都好舞枪弄棒,本想教训悟空一行,但看了他们的本事后,便想拜师学艺。悟空笑道:“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古人云,教训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汝等既有诚心,可去焚香来拜了天地,我先传你些神力,然后可授武艺。”

《中国成语大词典》把“画虎不成反类狗”解释为“画虎不成,反倒像狗”。后比喻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这个成语流传了好几百年,人人都在使用,却也不曾细想过,狗与虎,在外貌、形体上相差甚远,虎画不成,但怎么着也不可能会像狗吗?如果能把老虎画成狗,倒也本事不小。其实,人们只是习惯从字面上去理解,反正古人说了,管他意思通不通,管他像什么,就这么一说罢。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班固《东汉观记o马援传》:“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我们不妨顺着古代的思路去梳理一下。清代大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马二岁曰驹、熊虎之子曰狗同义,皆谓稚也”。大意是二岁的马叫做驹,熊和虎的幼崽叫做狗,都是幼小的意思。《尔雅o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五千,其狗半之’”。就是说捕获到一只老虎,可以得到五千的赏钱,如果是虎崽,赏钱得一半。《尔雅o释畜》:“(牛),其子犊”。郭璞注:“今青州呼犊为狗”。古人对犬与狗也有明确的分别。《礼记o典礼上》“效犬者左牵之。”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由此可见,很多动物的幼崽,在古代都可以称作“狗”。因此“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狗”不是现在所说的“狗”,这儿的“狗”应为“虎崽”,即“虎仔”,也就是小老虎。整个成语的意思为“大老虎没画成,反倒像虎仔”。

在《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o8,529页)该词条之下,还有一条成语“画龙不成反为狗”,解释同“画虎不成反类狗”。该词条的引文为:《后汉书o孔僖传》:“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那就更说不通了。龙和狗的外形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曰:“马七尺为(马来),八尺为龙”。这儿的“龙”应为“八尺的马”,而“狗”应为“马之子”即“驹”。整个成语的意思应为:“画大马没画成,反倒像马驹”。看来简单的望文生义,是会弄出笑话来的,以讹传讹,更会贻笑大方。

【来源:温州日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