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语音文字

语音文字

北京国子监大街门匾错别字挂了10年

以稿换稿 】  作者:陈广江   发布:2016年04月14日   阅读:

国子监大街院口的门匾上是否写错了字?近日,市民杨先生经过国子监大街时发现,临街一院落的朱红大门上悬挂着一块门匾,上面用繁体字赫然题写着“聖人鄰裡”四个字。有着书法行业从业经历的杨先生对文字极为敏感,他当时便意识到“鄰里”的“里”被错写为了“裡面”的“裡”!

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国子监大街49号,据其所属单位安定门街道介绍,2007年设立该牌匾主要是为了鼓励院内居民和睦相处,并未考究其书写方式是否正确。古汉语专家证实牌匾上的字确实是写错了,究其根源,是题写者没有弄懂汉语的繁简变化,误用了“裡”字。针对这一争议街道负责人表示,近期将作出改变。

杨先生介绍,繁体字里,“里”和“裡”(“裡”为“裏”的异体字)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里”最初是指乡村的居民聚落,后来也指称城市中的街坊、巷弄。如今北京还有许多以“里”命名的地名,诸如平安里、松榆里、安贞里、永安里、蓟门里等等。但是,由于不明繁简字的关系,人们常常将“故里”的繁体字误写作“故裏”或“故裡”。2008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该年度大陆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名列第四的即是:“故里”误为“故裏”。

“要是一般的地方也就算了,这条胡同毗邻孔庙和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胡同里每天都有无数熙来攘往的游客经过。尤其是熟悉繁体字的港澳台游客,被他们看到难免会闹笑话。”杨先生建议相关单位尽快把这个字撤换掉,并加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普及,毕竟“不了解繁体字就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国子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因为不少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很有研究,确实有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曾经问过,最后一个字是不是存在问题。”不过对于游客的提问,该负责人坦言只能去跟相关部门沟通,毕竟门匾的设立并不是由社区负责的。

国子监大街在清代叫做“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在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子监大街排在首位。最不该出现错别字的地方出现了错别字门匾,且一错就是近10年,好尴尬!

按常理讲,国子监大街闻名遐迩,每天在此经过的游客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繁体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游客,这么大一个错别字出现在门匾上不可能不被发现,怎会悬挂近10年之久?

其实,“聖人鄰裡”存在错别字早有人提过,只是未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国子监社区负责人也表示,确有人提过不同意见,但只能去跟相关部门沟通,毕竟门匾不是社区负责。设立牌匾的街道真该好好感谢杨先生,如果不是他的较真引起媒体关注,说不定该门匾还会继续错下去。

改正错别字不难,改变部门作风不易。假如当初设立时能躬身向专家请教一下,假如听到不同意见后能核实一下,断不会出现今日之难堪。没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没文化还装着有文化,甚至闹了笑话只要媒体不报道依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类似笑话现实中比比皆是,官方设立的一些门匾、标语、警示牌、宣传栏等,错别字、语病并不少见。最典型的要数山西太原的“文化墙”,墙上刻有近百首唐诗,繁体字错用竟有33处。最近的例子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合肥十景”之一的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内多处介绍文字错漏百出,不少是常识性错误。这些事件有一共同点:媒体不报,官方视而不见;媒体一报,马上整改。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