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

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稿换稿 】  作者:程予东   发布:2010年08月12日   阅读:

什么叫言在此而意在彼?让我们先来看看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其散文《醉翁亭记》中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文章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这样的表述下我们自然就捕捉到了醉翁的醉意不是醉在饮酒而是醉在山水之景。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来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而非要绕弯子来说呢?这就关联着我们的审美情趣。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里感情的表达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抒情,另一种则是间接抒情。没有孰是孰非之分,也没有高下之较。与作者的个性思想密切相关。不过东方人的审美趣味是偏向于阴柔之美的。这自然也会影响着作家在文学作品里感情抒发的方式。

现实中也能感受到咱们中国人说话是习惯于绕弯子的。先搞感情铺垫一旦到了火候再把关键的拿出来,此种目的一则是为了拉近感情,二则呢,自己想办的想达到的目的会更容易一些。如此说来这种情结在中国那可是源远流传长盛不衰啊。君不信吗?那么君定会知道司马迁笔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吧,那可是经典,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质不是一样的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在中国的成语词典你可以轻意找到它的影子。生活的舞台有多大它的舞台就有多大,其生命力是非常之倔强!

《语文学习》的封面上写着这样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写法(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在文学作品里也是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位置。那么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类型呢?笔者以为最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一、寓言。什么是寓言呢?我们来看看它的定义。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这种文学作品样式不独中国。我们熟知的有《伊索语言》《克雷洛夫寓言》及中国的很多成语、故事等。

二、寓言式杂文。(文艺性议论文)像韩愈的《马说》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属于这类文章。韩愈在《马说》一文中借千里马被埋没在饲马人手里的不幸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不满。刘基在《卖柑者言》中借卖柑者之口来讽刺那么官僚统治集团的腐朽。金玉其外败絮成为经典。我们把这种写法叫托物寓意。

三、运用托物言志即象征手法写作的散文。我们所熟悉的是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还有纪伯伦的《组歌》等。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来表明自己所追求的君子之德。纪伯伦在《组歌》之一《浪之歌》中借海浪对海岸的真挚情意寄寓自己对祖国无比真挚而又深沉的爱恋。

四、运用隐喻手法写作的诗歌。唐代诗人元稹在给其妻子韦丛的诗中这样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际上是隐喻诗人和他妻子之间的感情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除了爱妻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这种譬喻非常高。我们再来看一段《红楼梦》91回中宝玉和黛玉的对白。宝玉在黛玉一股脑的追问后先是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还问: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指佛、法、僧)。黛玉低头不语。他们两个之间的这段对白是感情坚贞的隐喻表达。我们来看第一句,弱水是水名,三千指很多。纵使三千弱水我钟情的就是其一。宝玉要说的意思就是在众多的妹妹中只有你才是我最钟情的。

为什么在众多的文学作品里间接表达感情的很多呢?笔者以为间接的表达可以使情感的抒发更含蓄更深沉更形象更具有审美的特质。文学作品是用情感来撼动人心的,而言在此意在彼的写法就是为了达到这种艺术效果而存在的。如何才能更好地走近文本,欣赏文本,受其情之陶冶呢?这确实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啊。

象山荔港学校 程予东


【来源:秘书工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