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

教是为了不教(我的语文教育观)

以稿换稿 】  作者:蔡德权   发布:2010年11月17日   阅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教是为了不教。

作为一个现代人,需要的是终生学习,老师不可能把一个人一辈子所需求的知识在几年时间内传输给学生。我始终认为学会学习是学生在校专业学习的头等任务。就语文课而言,就是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上加难了。

我平时经常对学生讲,不要迷信课文,要敢于对课文进行全方位质疑,还可从课文所写人事物的其它角度去感知和认识;把每篇课文当作一个数学例题样来学习;我推行我实验我探索:积累——感知——模仿——质疑——创新

很多年轻老师讲起课来长篇大论,放不开手脚,面面俱倒。他们总是不放心,觉得还是不遗漏的好,每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篇,从层次到中心到写法一应俱全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课前还有大段的背景、相关知识常识介绍,课后还有拓展延伸,课后练习更是包罗万象,把能从报刊杂志及各地试题中搜捕到的相关练习全都发给学生,搞题海战术。这样,一学期下来总觉时间不够用,人累得半死,考试成绩却始终提不高,学生厌学情绪高涨。

这就是许多地方基层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现状。

我说这些老师是吃力不讨好,精神可敬方法错误!

现行语文教材是分单元组建的,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有其训练重点和目标。单元教学应该抓住这一点不放,着力攻其一点,逐个突破。教学过程要有明确的目标性、针对性、整体性、优化性。

我甚至还建议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处理有取有舍,对教学内容可调序重组,重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探究教材、创新运用教材。教学过程则重在创设体验情境,提供主动探究空间;强化诱思导学,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参与与渗透;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重组、分析、处理,维护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成果;多层次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早在2001年,我在华中师大第一批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座谈会上就谈到过,自己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打破传统的教材体例,按我的上述理念编写一套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

日本教育家东洋先生有言“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卢梭也曾有言“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的能力范围之内”。

愿我的一点献言,有助于同仁们的教学。

(蔡德权)

作者EMAIL:caidequan1005@163.com


【来源:秘书工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